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我們應該怎樣幫助“腦癱村”居民
對于弱勢群體而言,施舍未必是幫助他們的良方,給予他們自食其力的機會才是上上之選。
租住在湖南長沙的譚湘平妻子智障,兒子腦癱,一家三口擠在面積不到15平方米的屋子里。他靠撿拾垃圾每月進賬約300元,這筆錢是一家的主要經濟收入。難能可貴的是,譚湘平從未放棄努力,保持著生活的韌勁。這個故事被媒體報道之后,不少網友都為之感動。
在大多數人表示感動的同時,也有一小部分網友質疑:這樣一位家境不佳、身無所長的男子,何必要與智障妻子結合,為自己的生活增添困難?這種看法恐怕并不可取。一個人哪怕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也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權利。何況,譚湘平的本意絕非為社會增添負擔,他唯恐給他人添麻煩,少見求助于人。外界實在不該向他這樣的窮苦人投去異樣的目光。
然而,同情不足以解決譚湘平以及和他類似的人面對的困難。真正問題在于,我們應該如何幫助這樣的人?
僅靠普通人的“愛心捐贈”,畢竟杯水車薪。建立完善的幫困機制才是當務之急。以譚湘平為例,雖然他不具備較高的文化水平和勞動技能,但其踏實肯干、吃苦耐勞的品質有目共睹。對許多因家庭特殊原因而掙扎在貧困中的人來說,他們不一定需要別人的無償援助,很多時候,他們只需要一個合適的工作,以汗水換取收入。對于弱勢群體而言,施舍未必是幫助他們的良方,給予他們自食其力的機會才是上上之選。
譚湘平夫婦和他們罹患腦癱的孩子所住的地方,也是全國腦癱兒最為密集的地區之一,被稱為“腦癱村”。由于距醫院近,房租便宜,目前,至少有300多名腦癱病患者租住在這里。也就是說,還有許多面臨生活困境的類似家庭,只不過他們尚未得到媒體關注而已。在這些家庭中,是否存在比譚湘平更困難的情況?是否有人會放棄生活的希望?無論如何,若我們坐視不理,“腦癱村”實有造成社會問題的危險。
今天,我們有幸生活在一個傳媒發達的時代,像譚湘平這樣的遭遇常常能見諸報端。但是,如果我們的關注止于煽情,對解決他們的問題恐怕沒有太大幫助,只有從其中發現底層真正需要的東西,才不會浪費新聞熱點帶來的契機。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幫助 譚湘 湘平 腦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