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中國“地溝油航班”首次跨洋飛行 大規模推廣尚需時日
中國“地溝油航班”首次跨洋飛行
北京時間22日凌晨,從北京飛往芝加哥的海航HU497航班,經過近12小時飛行后成功降落。
飛機所用的航空燃料,混合了一定比例的生物航空煤油。其原料來自餐飲廢油,俗稱“地溝油”。該航班的成功降落,也是國內首次從“地溝油”煉化燃料實現跨洋飛行。
“地溝油”航班引發關注的同時,類似燃料的推廣仍存在困難。業內人士指出,相對高昂的生產成本,回收、銷售端的“小作坊”式運作,致“地溝油”燃料全面使用尚需時日。
“地溝油航班”走紅
發動機轟隆聲由遠及近,機翼的巨大陰影緩緩壓下。當地時間21日12時許,從北京首都國際機場起飛的海南航空HU497航班,搭載186名乘客和15名機組人員,經過6100海里的跨洋飛行后,在芝加哥奧黑爾國際機場降落。
大洋彼岸的國內,一群人松了一口氣——他們來自鎮海煉化廠,飛機的順利降落意味著,多年的研究成果得以付諸實踐。與傳統越洋航班不同的是,這架波音787飛機所使用的航空燃料,混合了一定比例的生物航煤。
生物航煤,全稱生物航空煤油,是一種以多種動植物油脂為原料,采用加氫技術、催化劑體系和工藝技術生產的燃料。而餐飲業廢料,又被稱為“地溝油”。也就是說,HU497航班的跨洋飛行,是在“地溝油”加工燃料的基礎上完成。也正因為此,“地溝油航班”走紅網絡。
新京報記者從鎮海煉化公司獲悉,該航班所用生物航煤,以餐飲廢油為原料,并以15:85比例與常規航煤調和而成。
據新華社報道,HU497航班機長孫劍鋒介紹,使用生物航煤與平時使用的普通燃料飛行沒有任何差異,即便是飛機最大飛行高度達到41000英尺(約合12497米),也“運行得非常平穩和良好”。在航班執飛前,使用生物航煤作為航空燃料,已獲得中國民用航空總局批準,可在保證飛行安全和效率的前提下,有效減少碳排放。
大規模推廣還需時日
這并非“地溝油”在航空業首次應用。2013年4月24日,東航一架現役空客A320客機,在虹橋機場執行1個半小時的本場驗證飛行,記錄各項重要數據、指標。這是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生物航煤首次技術驗證試飛。
此后,試飛組對混合生物燃油加注配比、巡航階段溫度測定、飛行高度影響、航前航后發動機孔探檢查,以及特殊情況處置等工作進行測試。
技術驗證試飛后,2015年3月21日,加注生物航煤的一架波音737-800型客機,從上海虹橋機場起飛,經85分鐘飛行后,在首都國際機場降落。這是“地溝油”燃料在國內商業航班的首次應用飛行。
公開資料顯示,常規的航煤每噸將排放3.2噸二氧化碳,按我國目前航煤消費量年均3000萬噸計算,如果全部以生物航煤替代,將至少減排30%,一年可減排二氧化碳約3300萬噸。此外,這種燃料不僅可以再生,具有可持續性,且無需對發動機進行改裝,具有很高的環保優勢。
不過,“地溝油”燃料堪稱高昂的生產成本,也讓一些企業望而卻步。鎮海煉化廠一名工作人員介紹,按國際標準測算,生物航煤的生產成本,是傳統石油基航空煤油的2至3倍。
“以餐飲業廢油為例,大概3噸不含水的油脂,才能產出1噸生物航煤。”上述工作人員說,因此盡管在技術上已相對成熟,但目前這種由餐飲廢油煉化而來的“地溝油”燃料,距大規模推廣,仍有相當一段距離。
■ 講述
回收和銷售影響新能源燃料推廣
2005年,鄔仕平成立了一家地溝油再利用企業。得知跨洋“地溝油航班”首飛成功的消息,他說,“對國內地溝油回收利用者來說,這無異于一種鼓勵,它意味著再加工后的燃料,已經達到航空燃料的標準。”
鄔仕平介紹,國內的“地溝油”幾乎全來自屠宰場或餐館,其中又以餐館為主。目前,“地溝油”再利用已形成回收、煉化和銷售流程,他的企業每月可以利用3500噸左右。
“地溝油”的處理流程,主要分為石化反應和分離兩步,通過蒸餾塔對原料進行處理,后期的油和雜質分離則是關鍵技術。“外界對于地溝油的認識有誤區,總覺得是廢料,但實際是個寶。”鄔仕平介紹,“地溝油”燃料相比傳統燃料,燃燒更加充分,使用效果“要比0號柴油好”。此外,由于可降解性高,導致污染也少。
鄔仕平表示,目前困擾“地溝油”回收企業做大的主要因素,實質還是來自原料。“做回收的基本還是游擊隊形式,能持續提供充足原料的很少。”他說,有時原料中的雜質含量過高,會降低出油效率。此外,后期銷售也影響這一新能源燃料的推廣。“現在生產的技術沒有問題,關鍵是兩頭,一是回收一是銷售,企業希望未來能夠打通。”
■ 專家說法
加大研究讓清潔能源為環保服務
即便具有清潔、可再生優勢,“地溝油航班”推出后,依然引發環保界質疑。此前,國外曾發生針對“地溝油”燃料的抗議活動。
2011年10月7日,英國湯普森航空公司推出“地溝油航班”,執飛客機的引擎燃料中,加入50%的“氫酯和脂肪酸”,這些物質主要由廚房廢油加工制成(俗稱“地溝油”)。航班推出后,多名環保人士到機場抗議,指責該公司加大開發生物燃料,會導致環境破壞。
民航專家王疆民指出,對于“地溝油”燃料的使用,航空企業和環保人士出現分歧。航空公司希望推動“地溝油”燃料發展,進而替代石油,達到擺脫資源依賴的目標。環保人士則認為,“地溝油”燃料的生產過程,將與糧食和清水資源爭奪發展空間,最終造成環境破壞。
王疆民表示,如果因為研究初期可能出現的技術問題,中斷對于“地溝油”燃料的研究,無異于因噎廢食。其表示,應當加大對于這一研究的投入,進而讓清潔能源為環保事業服務,“堵不如疏”。
記者注意到,部分國家對于地溝油的回收利用早有探索,并有嚴格的法律規定。在德國,餐館必須與政府簽訂“泔水回收合同”,餐館開業前須購置按歐洲油脂分離標準設計的分離設備,分離出來的油由政府特批的公司統一回收。在美國,能源部門也強制性要求聯邦、州和公共部門,必須保證一定比例的車輛使用回收油。
新京報記者 王煜
編輯:秦云
關鍵詞:中國 地溝油航班 跨洋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