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大城市離不開打工者 危險重重的“多合一”怎么辦?
大城市離不開打工者 如何解決“多合一”帶來的安全問題?
11月18日,北京市大興區新建二村聚福緣公寓發生大火,導致19人遇難,8人受傷。火滅了,這么多人沒了,人們開始重新審視這個火災現場,發現它的地下一層是施工中的冷庫,一樓有商業,二三樓是居住,是典型的“三合一”樣態,而這種樣態早已經被明令禁止。可為什么一場大火暴露了它?它是如何存在并發展的,今后怎么辦?能一禁了之嗎?
避免悲劇重演 北京開展專項行動排除安全隱患
一場大火,造成19人死亡,這樣的悲劇一定要避免。自11月20日起,北京全市開展為期40天的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清理、大整治專項行動,行動之一就是加速嚴查、清退違章出租公寓,限期要求租戶搬出騰退,搬遷時限短則一兩日,長則三日至一周不等。
據悉,此次北京市嚴查清退的出租公寓,和發生火災的聚福緣公寓非常相似:村民自建,層層轉租,人員密集,缺少消防設施和逃生通道,經營、生產、生活混雜,安全隱患較多,大部分火情都發生在這些地方。
北京市委書記蔡奇指出,要下決心加大對“三合一”“多合一”場所、工業大院、散亂污企業、違法建設等的清理力度,徹底消除安全隱患。
危險重重的“多合一”
專項整治行動中,“三合一”“多合一”的混居房、工業大院被查封,那居住在這里的人要選擇是去還是留?
市場需求與生存基礎
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工業大院在北京郊區很常見。為了每個村鎮都有一定經濟發展的能力,政府規定每個村可以有一定面積的工業發展用地空間。以發生火災的西紅門鎮為例,當時這里有27個村鎮工業大院。因為企業低端,缺乏競爭力,一大批企業陸續被淘汰,而跟隨市場而生的小作坊開始進入,層層轉租土地,把庫房改成廠房和住房來滿足需求。村民自建房屋也開始加蓋出租,形成了務工者的生活圈。
中國安全生產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劉鐵民:
一個是經濟利益的驅動;二是小企業集聚成一個工業大院,往往是以一種產品形成一個產業鏈或一個產品聚集區。所以說,工業大院有生存的基礎,有市場的需求。
發生火災的聚福緣公寓,就屬曾經的工業大院,這里“水電氣熱等基礎設施缺乏”,“平均一個企業存20處隱患點”,生活生產混雜;但另一方面,它能給村里帶來上千萬元的收入。因為靠近北京最大的服裝批發市場,西紅門鎮的27家工業大院幾乎都有服裝加工企業,延續著“多合一”的創收模式,也吸引著越來越多人前來。
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教授 吳必虎:
本身是城市發展服務業所需要的人口。他們在城里租不起,自然住城郊結合部,這里沒有經過房地產的市場,所以它是非常低廉的,這是一個城市發展的基本規律,在中國發展的情況是大量存在的。
“生產+居住”加劇安全隱患
從“生產+居住”這一基本架構開始,年久的工業大院還會延伸出更多復雜的功能。
從地圖上看,2003年到2017年,新建村的房屋規模和數量都有了巨大變化,圍繞著服裝作坊形成了完善的鏈條:超市、餐飲、診所、娛樂、幼兒園……這些場所也都身處或緊挨著“多合一”建筑。
如何解決“多合一”帶來的安全問題?
誰都知道“多合一”不安全,也知道這一個又一個的工業大院亂,但它們為何存在?答案就是:便宜加方便。400元到700元住房的月租,在北京真的很難找到。另一個是方便,一個大院里面,小產業配套齊全。然而,生活一時間不美好還行,但不安全問題就大了。
在這次失火的聚福緣公寓,一樓有一家服裝加工廠。這些工廠和工人,許多是因為舊宮六年前的“多合一”廠房大火,而向南搬遷十多公里,來到這里,并復制了舊宮的“多合一”廠房模式。火災和血淚并沒有改變倉庫、生產、居住疊加的“多合一”模式。
中國安全生產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劉鐵民:
每次事故發生之后,僅僅處理人那是遠遠不夠的。我們要把這些教訓要總結它的規律是什么,把這些規律和認識形成制度,通過一些行政的辦法,得到有效的執行。
在安全生產專家劉鐵民看來,“多合一”廠房存在安全隱患,但因其便利生產、降低生活成本,又有一定合理性。要破局這種兩難局面,必須在政府區域規劃和制度設計上,加大投入。一方面,對于違法生產、不合規經營的黑作坊,必須加大打擊。另一方面,要由政府牽頭,建立現代化的工業大院。
中國安全生產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劉鐵民:
這些人進城務工,他們是生活的需求。要解決這些問題,應該在總體上給他們很多需求的出路和途徑。如果說我們只考慮農村、城市一般性的解決貧困問題,但這部分大規模的流動人口如何使他們有一個舒適的生活條件,有一個安全的工作崗位,這也是我們全面形成小康社會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本周,在集中整治行動中,北京大量地下室、群租房等場所也被清理。這些違規建造或出租的房屋,同樣存在嚴重安全隱患,因為價格低廉,吸引了大量服務業的從業人員居住。在保障安全的同時,他們也急需尋找新的落腳地。
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教授 吳必虎:
這種現象大面積出現的原因,是城市發展規律本身的一種體現,是人為很難短期內決絕的。根據這個規律來找到一種,既能夠讓城市服務業健康發展,不管這個市民從事什么行業,都能夠有一個社會的分工。人和工種不存在高和低,只存在合理的比例關系。一個城市的經濟發展和社會健康發展,產業結構,人口結構,居住結構,甚至是住宅的結構也應該有所對應。
北京正在進行大力度的非首都功能與產業和人口的疏解。想走回頭路,不太可能,但往前走,對于一座兩千多萬人口的大都市來說,必然會需要很多的打工者,又該如何更友善、更平等的對待,當然也為了更安全。大火是教訓,也該是一次更深思考的機會。
編輯:曾珂
關鍵詞:大城市離不開打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