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引導式教育”改善卒中患者預后
近日,科技部“十二五”支撐計劃課題——“全國腦血管病流行病學橫斷面調查、示范社區高危人群早期篩查干預技術及臨床研究公共平臺技術研究”得出結論:對社區卒中患者進行多形式的卒中健康知識宣傳以及實施社區康復適宜技術教育,可顯著改善卒中患者行為習慣和功能恢復。這項由首都醫科大學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北京天壇醫院臨床流行病學北京市重點實驗室等完成的相關研究論文日前發表在《中國卒中雜志》上。
這項課題研究對象選自2010年北京市東城區兩個社區(均大于5萬人群),按照國家疾病診斷標準,干預社區選取卒中患者109名,對照社區選取卒中患者110名,應用以“引導式教育”為內容的康復治療和危險因素自我管理措施,先后對干預社區患者開展3個月的卒中康復治療以及6個月的危險因素自我管理干預,然后通過隨訪并與對照社區患者進行比較,評價干預效果。
結果顯示,干預社區卒中患者簡化的Fugl-Meyer運動功能量表評分從57.0分提高到70.5分,社會功能活動問卷評分從11.6±8.3分降低到10.1±8.4分。經過6個月自我管理,干預社區卒中患者對危險因素(年齡、高血壓、吸煙、糖尿病、血脂異常、家族遺傳等)的知曉率顯著高于對照社區;對5項預警癥狀的知曉、康復治療知識知曉以及服用降壓藥物、戒煙戒酒、控制血糖和堅持康復訓練知曉情況,干預社區均顯著高于對照社區。
據課題負責人王文志教授介紹,卒中康復是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卒中后患者生存狀況除了需要及時有效的治療和良好的康復技術,更需要患者終生良好的自我管理。“引導式教育”是依據現代康復醫學原理,采用集體訓練結合家庭訓練為基本形式,以意向性節律為基本方法,由經過統一培訓的社區醫師負責,對社區全人群的卒中患者進行自我管理和康復知識技能宣傳教育,其內容包括制訂康復治療計劃等。
王文志說,實踐證明,這種方法既能保證患者的依從性,降低卒中發病及復發,減少院前延誤,又能有效促進患者運動功能的恢復,從而改善預后。(記者匡遠深)
編輯:趙彥
關鍵詞:引導式教育 改善卒中患者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