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老年人“心”健康需要社區“陽光”
近年來,隨著我國老齡化進程的進一步加快,老年人群體日益龐大,“銀發浪潮”所帶來的一系列新課題也備受關注。尤其是“為老”服務的需求迅速膨脹,社會公共服務等相關配套體系亟待跟上,給政府和全社會提出了新的挑戰。
分析相關數據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國老齡人口數量曲線呈逐年拉升的態勢。據民政部統計,截至2016年年底,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31億,占總人口的16.7%。而2014年與2015年,這一數據分別為2.12億和2.22億,平均每年增幅接近1000萬人。據國務院印發的《國家人口發展規劃(2016-2030年)》預測,2030年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將達到25%左右。如此巨大的體量,可能會導致問題集中爆發,也更考驗有關各方的應對智慧。
而老齡化所伴生的諸多問題中,極為突出的一個問題是心理問題。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大發展、人口大流動,人情關系變淡,家庭功能弱化,缺少經濟主導權而且社會網絡支持不足的老年人群體容易產生嚴重的“社會隔離感”,進而誘發孤獨、抑郁等一系列精神問題。復旦大學與山東大學聯合發布的“老齡化對醫療衛生的挑戰研究報告”顯示,老年人心理健康問題正日漸凸顯,其中空巢老人心理健康問題高出正常人群的10%至20%。提供心理支持,越來越成為老年人的迫切需求。
要實現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目標,除了家庭支持外,還需要社會多方合力共舉。社區是整個社會有機體的細胞單位,也是城市居民最基本的組織形態,在公共服務體系中地位和作用都非常重要,要最大限度地發揮它的效能。應當由政府建立制度、營造環境,醫護人員、社區志愿者共同參與,設立基于社區的老年人心理衛生服務體系,從而實現與家庭功能的有效互補。
同時,面對全球性難題,不妨借鑒國外的成熟經驗。例如,澳大利亞的社區老年人心理衛生服務涵蓋了急癥住院部、護理之家、老人院、支撐性住宅等,由全科醫生、護士乃至社區志愿者共同組成有機網絡。在老齡化問題嚴重的日本,不僅建立了促進老年人“自立、參與、自護、自我充實、尊嚴”的“生機勃勃”的推進中心,還有提供就業機會的“銀色人才”中心,并提供專用的“銀色交通工具”,鼓勵老年人參與社會。這些都具有參考價值,在此基礎上,再結合我國國情社情,逐漸探索出一條科學有效的路徑。
老年人不是社會的負擔和包袱,而是被忽視的寶貴的社會資源,他們過去曾為社會進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如今仍繼續參與社會、經濟、文化和公共事務,是社會財富的創造者和社會發展的積極貢獻者。關愛他們,讓他們“老有所養”,居家有子女庇佑,住社區享受到公共服務的陽光,度過健康幸福的晚年生活,是文明社會的應有之義,需要我們共同努力。
編輯:趙彥
關鍵詞:老年人 心健康 社區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