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名家健壇名家健壇
無病為何要自灸?成語“無病自灸”釋疑
重慶市江津區中醫院 鄧玉霞
成語無病自灸,出自莊子寫的一則寓言《盜跖》。寓言中,莊子虛構了孔子不顧賢人柳下季阻止,去勸柳下季的弟弟江洋大盜柳下跖不要為非作歹,卻受到羞辱的故事。寓言中,孔子自嘲地說“丘所謂無病而自灸也。”后來,人們用無病自灸來比喻自討苦吃。
莊子是先秦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莊子在他的寓言里有無病而自灸的說法,說明早在先秦時期,甚至更早,民間就有無病自灸的事例存在。為什么無病要自灸?難道真是沒事找事,自討苦吃?肯定不是,任何存在都有它存在的理由。
灸,古代稱“灸焫”。焫就是點燃、焚燒的意思。一般都是以艾絨為主要材料,點燃后直接或間接熏灼體表穴位,也可在艾絨中摻入少量辛溫香燥的藥末,以加強治療作用。
在中醫學里,灸法不僅是一種治療方式,同時,也是預防疾病的方法之一。東晉時,浙江有一位叫范汪的人,他是太守,同時也是一個醫學家,他在著作《范東陽雜病方》中,把無病自灸稱為“逆灸”,意思就是病還沒有來,以灸法先迎上去截擊,使病不犯。不僅范汪有此主張,在著名的《諸病源候論》《千金要方》《扁鵲心書》等古代醫書里,著名的醫家們都提倡無病自灸。
灸的方法有很多,艾條灸、艾炷灸、溫針灸、直接灸、隔姜灸等,每種灸法都有它的適應證。但不論什么樣的灸法,都有它共性的作用,那就是溫經通絡、升陽舉陷、行氣活血、祛寒逐濕、消腫散結、回陽救逆。因為灸法的這么多功效,使它有了預防保健的作用,并且一年四季皆可以使用。春天艾灸可以升陽氣,夏天艾灸可以排寒氣,秋冬艾灸可以起到溫補作用。
出自宋代的《扁鵲心書》里提到:“人于無病時,常灸關元、氣海、命門、中脘,雖不得長生,亦可得百年壽”。所以,無病自灸看似自討苦吃,實則不然。就養生保健來說,無病常自灸是非常簡便易行又效果確切的方法之一。
無病自灸可以根據自身健康情況進行設計。對于一般養生而言,關元穴、命門穴、氣海穴、中脘穴、神闕穴、三陰交等是常用的穴位,可以壯陽氣、消百病,以點燃的艾炷隔皮膚約1.5~2厘米熏灸,每次15~20分鐘,至局部皮膚發熱微紅,每周堅持3~5次,持之以恒就會看到很好的效果。
對于脾胃不好的人,灸沖陽穴是不錯的選擇。沖陽穴位于腳背正中,是足陽明胃經上重要的穴位,常灸可以使經絡氣血通暢,起到暖胃、護胃的效果。
女性痛經、月經不調,男性遺精、陽痿可以選擇三陰交穴進行艾灸。三陰交穴位于小腿內側下三分之一處,是足部三條陰經交匯的地方。常灸此穴,健脾益血,調補肝腎。失眠的人睡前灸此穴20分鐘,有助入眠;愛美人士常灸此穴,可以緊致臉部肌肉;血壓不穩定的人在午時灸兩小腿的三陰交穴有很好的穩定血壓的作用。
最后還要特別講到耳灸。因為腎為藏精之臟,開竅于耳,腎精足,五臟六腑精氣才能充足。常灸耳,可以溫經散寒、溫養五臟、運行氣血,相當于在一個小小的耳朵上就進行了全身按摩,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耳灸也很簡單,以燃燒的艾炷距耳約2厘米,上下左右反復灸至耳朵發紅發熱即可。
讀完無病自灸成語釋疑,我們就知道,無病也要常自灸,它是我們養生保健的小竅門。
編輯:趙彥
關鍵詞:無病 自灸 艾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