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發布專門規范,校準特色小鎮建設方向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住房城鄉建設部發布《關于規范推進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建設的若干意見》。意見表示,不能把特色小鎮當成筐,什么都往里裝,要嚴控房地產化傾向,嚴格節約集約用地,嚴守生態保護紅線。(21世紀經濟報道)
四部委“出手”規范特色小鎮,這一舉動看似突兀實則必然。此前短短幾年,官方已經公布了兩批次全國特色小鎮名單,與之相較,各式各樣的省級特色小鎮更是不勝枚舉。可以說,特色小鎮建設正在經歷一個野蠻生長、快速擴張的過程。面對這種顯而易見的過熱情緒,相關職能部門發布指導意見、調高監管定調,可謂及時而必要。此舉在確保特色小鎮短期降溫的同時,也必將從長遠上推動其有序發展。
結合實際來看,異常火爆的特色小鎮建設熱潮,業已表現出某些走偏、走遠的傾向。這其中,最令人擔憂的,就是房產化和虛無化。一些地方的所謂特色小鎮,依舊遵循著圈地蓋樓、物業租售的老套路,不僅毫無“特色”可言,而且造成了大量的房產空置和土地浪費;而在另一些地方,花樣繁多的特色小鎮大興求新求異之風,諸如機器人小鎮、人工智能小鎮等高大上的噱頭層出不窮,卻往往有名無實、不知所謂。
時至今日,即便各地都在熱火朝天大建快建特色小鎮,但是多數都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成熟可行的運作方案。說到底,特色小鎮并不會憑空而來,而必須立基于地域化的風土人文,或者是具備比較優勢的產業集聚。而在現實中,不少特色小鎮完全是一派“另起爐灶”的姿態,甚至將原住民整體遷出,幾乎完全割裂了“小鎮”與當地的脈絡聯系……此外,在窮鄉僻壤建金融小鎮、在荒郊野外建汽車小鎮種種,各式天馬行空的想法,更是讓公眾大跌眼鏡。
脫離地域人文和產業基礎,讓太多特色小鎮遭遇了“建成即荒廢”的尷尬。而另一些稍有人氣的特色小鎮,很多也未能擺脫度假小鎮、旅游小鎮的俗套,這顯然與“特色小鎮”原本的政策定位有所背離。當然了,梳理各地案例,也不是沒有成功樣本。比如,浙江等地以創新創業平臺作為特色小鎮建設的主要模式,就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只是很可惜,類似的經典范例還很有限。
在一段時間的狂飆突進之后,我們或許確有必要重新自問,“特色小鎮”到底是什么?又該怎樣去建設?須知,出臺規范,終究是為了更好發展。對于特色小鎮建設而言,當然可以有探索和試錯,但在積累了足夠多正反經驗之后,特色小鎮建設,也該在調整和洗牌中,重新校準方向了。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小鎮 特色 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