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讀·榜樣讀·榜樣
大潮澎湃帆飛揚——走進京津冀協同創新“新地標”
新華社天津12月7日電 題:大潮澎湃帆飛揚——走進京津冀協同創新“新地標”
新華社記者 楊維成、劉元旭、鄧中豪
初冬的渤海灣,風勁大潮涌。面朝大海的天津北塘古鎮,正在見證著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澎湃激蕩。
一年前,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落戶這里。經過京津兩地的共同努力,這里正在成為記錄京津冀協同之變的“代表作”。
京津攜手唱大戲
冬日的午后,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天津威努特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里,一座智慧城市工控安全攻防演練平臺展示著該公司研發的工控安全產品如何防護“智慧城市”不受網絡攻擊。
“我們是一家來自北京中關村的科技型企業,專注于工業控制系統信息安全,今年7月份在科技園設立了子公司,在這里打造研發、技術服務和生產中心。”該公司產品解決方案部總監楊璐告訴記者。
從北京向東南140多公里的渤海灣畔,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自2016年11月22日正式掛牌成立以來,正成為越來越多北京創新型企業的落戶目的地,也正在成為京津冀協同創新“新地標”。
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由京津兩市共同建立的濱海—中關村科技園,讓北京中關村的創新動力和天津濱海新區優質的配套服務“手拉手”。
行走在科技園內,磚紅色低層寫字樓鱗次櫛比。中關村發展集團天津產業運營公司總經理鄭毅介紹,雖然僅成立一年,但園區新增注冊企業已達到316家,注冊資本金達到49億元。先后聚集了百度(濱海)創新中心、京東(濱海)云創空間等一批專業化的孵化加速平臺。
“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為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未來的發展指明了方向。”鄭毅表示,科技園將進一步打造科技產業特色鮮明、創新型中小微企業協同互動的良好產業生態,逐漸形成工業控制系統信息安全、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特色發展領域,使一塊聚集創新資源的高地在渤海灣畔崛起。
用心筑巢引鳳來
京津攜手唱大戲,關鍵要看吸引力。濱海—中關村科技園能夠博得眾多高品質項目、實力企業的青睞,與園區自身發展環境密不可分。
“在這里,政府想的都是如何為企業做好服務,企業可以專心搞研發。”天津深之藍海洋設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魏建倉告訴記者,作為開創行業先河的科技型企業,公司將兩家子公司都注冊在了科技園,“科技園為我們提供了優惠的辦公空間,還提供了產業扶持資金。”
在天津北創百聯企業孵化器有限公司,13個創業團隊正在緊張地工作。公司副總經理呂翔宙介紹:“創業團隊可以以很優惠的價格租用科技園提供的白領公寓,符合條件的外地員工不僅可以申請天津戶口,還可以按照天津濱海新區的人才補貼政策,獲得相應的獎勵。”
“除了北京中關村與天津濱海新區兩地優惠政策的疊加放大,真正做到‘企業家老大’,也是企業紛紛向科技園聚集的重要原因。”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管委會副主任續光說。
對于正在注冊或正在裝修的企業,園區可提供免費的臨時辦公場所。濱海新區為科技園設立了行政審批分中心,實現園區的事在園區辦,企業家不出園區就可辦理注冊、工商、國稅、地稅等業務。園區還與天津科技大學以及市場化獵頭機構合作,積極解決人才短缺問題。
鄭毅介紹,目前科技園的教育、醫療等配套設施正在逐步完善。天津市昆明路小學濱海分校、北塘藍天幼兒園已于今年9月份招生,京籍員工子女在園區上學可保留北京學籍。
大藍圖上繪新篇
“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是跨行政區域合作的‘尖刀班’。”鄭毅說,京津兩市常務副市長共同擔任科技園領導小組組長,天津濱海新區區長和北京中關村管委會主任共同擔任科技園管委會主任。管委會由京津共同管理,不定行政級別,擁有最大范圍的管理決策自主權。
十九大報告提出,“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藍圖上,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正在譜寫協同發展新篇章。
據介紹,按照規劃,到2018年科技園起步區將基本建成,聚集起一批創新企業;到2020年將建成若干創新社區和特色產業基地,形成可推廣、可復制的跨行政區域合作機制。
創新協同。目前,科技園正與中關村打造“協同創新共同體”,實現北京中關村政策體系和扶持體系的跨區域延伸。“未來將推動中關村223家開放實驗室資源、濱海新區429家省部級以上研發機構開放共享。”續光說。
產業協同。鄭毅介紹,園區主動對接北京優秀的創新資源和產業資源。科技園未來還將根據北京、天津兩地的不同定位,以市場化的方式承接好北京的非首都功能疏解,實現產業協同互補。
人才協同。續光說,天津濱海海外離岸人才創新創業基地預計將于年底正式掛牌,探索海外人才創新創業和國內注冊海外經營兩大發展模式。園區正與相關部門溝通,推動在北京社保繳納年限納入到濱海新區的繳納年限中,開通北京積分落戶的互認通道。
目標同向,行動同步,合作同振,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大藍圖下,“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示范區”正從夢想照進現實。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科技園 天津 創新 京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