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讓未成年人遠離網絡直播
網絡直播的熱度依然不減。盡管“網絡直播月入百萬”已被證實是個例,但仍有不少人希望通過網絡直播一夜成名,其中不乏未成年人。近日有媒體報道,某直播平臺疑似有未成年人脫衣、露體直播。隨后,該直播平臺承認平臺確有失誤,并將全面禁止未成年人直播。
近年來,網絡直播行業發展迅猛,但同時也是魚龍混雜,經常出現打法律與道德擦邊球的現象。盡管經過多輪整治,情況有所好轉,但是在絕大多數公眾的認知里,在網絡直播行業沒有得到徹底凈化,未來的發展也沒有明了之前,還是讓未成年的孩子遠離這一行業為好。
這樣的擔憂并非多余。因為凡是發生在成年人身上那些有違國家法律與社會道德的事情,一旦發生在未成年人身上,其負面作用和影響,就會被成倍地放大,甚至讓他們當中的部分人就此走上人生的歧途,這顯然不是我們想看到的。媒體記者調查證實,很多未成年人在參與網絡直播的時候,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以抽煙喝酒耍酷、制服誘惑、撒嬌賣萌要打賞,甚至是裸露身體部位吸引粉絲的行為。
只要抽抽煙、喝喝酒、撒撒嬌、裸露一下身體就能夠得到他人的叫好甚至是獲得打賞,有了收入,這對未成年人的誘惑力可想而知。但是這種現象的存在,往輕了說會耽誤他們正常的學習,浪費了寶貴的時間和精力;往重了說,則會導致他們滋生錯位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對未來的成長帶來嚴重的影響。
有人警告說,現在的網絡直播生態完全是“少兒不宜”,未成年人最好遠離網絡直播,不但不能參與直播,最好連“吃瓜群眾”也不要當。如何才能實現這一點?首先需要各大網絡直播平臺把好第一關。2016年,多家從事網絡表演的主要企業負責人曾共同發布《北京網絡直播行業自律公約》,承諾所有主播必須實名認證,不為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提供主播注冊通道。文化部也曾印發《網絡表演經營活動管理辦法》,規定網絡主播要進行身份證實名注冊。
實際情況是,很多未成年人在注冊審核的時候,用的不是自己的身份證,而是身邊成年人的,而直播平臺推出的認證刷臉制度,也被這些未成年人找來身份證持有者本人冒充自己審核通過,成功規避了監管。這說明,要把未成年人擋在網絡直播之外,不能僅僅依賴網絡直播平臺的自查自糾。
一方面,作為成年人,尤其是孩子的父母、家人,應該加強對孩子的教育和引導,幫助他們理性客觀地認識網絡直播,當然更不能把自己的身份證件借給他們去注冊審核。另一方面,作為網絡直播平臺,不能只認身份證和審核時的“刷臉”,還要加大日常巡查的力度,看看到底是誰在參與直播行為,一旦發現未成年人,則應強制其下線。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直播 網絡 未成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