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媽媽偷懶少做一項檢查 寶寶一出生就差點送命
徐女士已經生過一個健康的寶寶了,生二胎對她來說是一件輕車熟路的事情,可正因為太相信自己生孩子的經驗,偷懶省去了產前抗體篩查的檢查,讓她的二胎寶寶差點喪了命。
好在搶救非常及時,又在重癥監護室挺過了一個月時間,昨天,徐女士的二胎寶寶總算康復出院了。
給孩子換了4次熊貓血
才保住性命
11月14日,徐女士的二胎寶寶如愿降生了,這原本是一個讓一家人都開開興興的日子,可接下來的十萬危急卻讓徐女士和醫務人員都把心提到了嗓子眼。為徐女士接生的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產科醫生,用肉眼就發現生下來的寶寶不對勁——孩子全身皮膚非常蒼白,呼吸急促。
孩子緊急轉送到了新生兒科搶救。進一步檢查發現,孩子肝脾腫大,再觀察皮膚,已開始逐漸變黃。
“這應該是發生新生兒溶血了。”王春林主任判斷道。于是醫生馬上給徐女士測血型,果然是B型Rh(D)陰性,抗體篩查陽性(抗D),而孩子血型是A型Rh(D)陽性,紅細胞已被抗致敏,診斷很快就明確了下來——這是重度Rh新生兒溶血病,需要馬上全面處置,否則孩子隨時會沒命。
醫院立即啟動緊急預案。各項急救措施有條不紊地展開——用“藍光”照光退黃,輸入白蛋白、丙球等。
但這一切只能緩解癥狀,王春林心里清楚,真正解決問題,只有通過給寶寶換血,而且要有足夠多的Rh(D)陰性“熊貓血”才能有效阻斷寶寶病情的惡化,并贏得一線生機。
這時候已是11月14日的深夜了,王春林給輸血科主任謝玨緊急打了電話求助,謝玨主任同樣爭分奪秒地為孩子協調聯系熊貓血。
可因為Rh(D)陰性血型人群太少,為血源的供給增加了難度,直至次日晚上10點左右,省中心血站的Rh(D)陰性的“熊貓血”才送到病房。
一直盼著救命血的小寶寶躺在床上,他那細小的左右臂上已插上了動、靜脈通路管子。新生兒科醫生、葉娟護士長穿著隔離衣,戴著口罩、帽子,接到珍貴的血液后,立即著手開始換血。
換血正式開始,速度的把控特別有講究,“如果換血速度太快,孩子的心功能承受不了,如果速度太慢,卻有可能形成血栓。”王春林說,換血過程中的血壓一旦波動,就會導致腸黏膜細胞壞死,必須要有走鋼絲繩般技巧和控制。
在接下來的兩天時間里,寶寶共換血兩次,每次都花費2個多小時,一共換了1000ml的血液,相當于給這個新生兒全身血換了4遍。最后監測到,經皮膽紅素值由換血前的21.2mg/dl下降到換血后的16.8mg/dl,血紅蛋白從60g/L回升至161g/L。說明這個換血治療效果明顯,大家終于松了一口氣。
有過生育的徐女士
為什么二胎會碰上險情
謝玨告訴錢江晚報記者,新生兒溶血病是因為母嬰血型不合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發病率并不低,大約有4%的概率發病。孩子之所以出現黃疸、貧血、肝脾腫大,那都是新生兒溶血病的臨床表現。
相比ABO新生兒溶血病,徐女士的寶寶是Rh新生兒溶血病,不但需要換的血液稀有,而且本身疾病也比普通的溶血病進展更快,黃疸、貧血、肝脾腫大和膽紅素腦病的相關癥狀也更為嚴重,甚至可能導致腦損傷,再嚴重一些,就是死胎了。
“一般在懷孕中后期的時候,都會做檢查,發現問題時,可以給媽媽注射免疫球蛋白做阻斷,能讓病情減輕。”謝玨告訴錢江晚報記者,這種毛病可以做到早檢測、早預防、早治療。
一項簡單產前檢查就能大大減少寶寶患病風險,專家提醒,懷孕的媽媽們千萬別偷懶,省略了這項檢查。
而徐女士在生一胎時沒有發現問題,想當然的認為二胎同樣健康,可她并不知道,Rh新生兒溶血病往往發生在第二胎以及之后出生的孩子身上。(記者 張苗 本報通訊員 王蕊 胡梟峰)
編輯:趙彥
關鍵詞:二胎寶寶 熊貓血 新生兒溶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