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公共WiFi隱患多:“免費”藏玄機 “蹭網”須當心
“免費”藏玄機 “蹭網”須當心
許多人習慣在購物中心、餐館、健身房、酒店等公共場所享受由商業機構提供的免費WiFi接入服務。公共場所的WiFi服務看似“無害”,但暗藏的風險卻威脅到大量用戶的信息安全。
莫名其妙被騷擾,“都是免費蹭網惹的禍”
喜歡“蹭網”的合肥市民小蕾最近感覺很“詭異”,似乎在網絡上成了“透明人”。無論是短信還是微信總有大量不明來源的推送信息騷擾她,而且大多還能知道她近期的消費需求。 “尤其是‘雙11’和‘雙12’前后,想買什么都能知道,我一開始以為是手機中毒了,但怎么查殺都沒有效果,短信依舊發個不停,微信也頻繁有人添加好友推銷產品。 ”
小蕾將上述經歷發到社交朋友圈,沒想到不少好友紛紛留言,大家都表示經歷過同樣的遭遇,但又不知道哪里出了問題。
“其實不是病毒,是‘免費蹭網’導致的。”中國電信安徽分公司技術工程師張明向記者解釋稱,小蕾之所以會被大量推銷信息騷擾,是因為“蹭網”蹭太多了,個人資料被多個WiFi運營機構反復“倒賣”造成的,“這是某些機構賴以生存的‘主業’。 ”
一直以來,商業化運營的免費WiFi市場都被認為是一個非常具有潛力的“入口”級市場,據艾瑞咨詢此前發布的《中國商業WiFi行業研究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商業WiFi的市場規模預計將達32.6億元,為2013年的21.7倍。第4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也顯示,截至2017年6月,中國移動網民規模達7.51億,網民對無線網絡的需求持續走高。正因如此,不少互聯網、運營商企業都先后入局。
“然而,盡管這一行業被普遍看好,整個行業卻一直到現在都還在賠本賺吆喝。 ”張明介紹說,盈利的焦慮和沖動,促使部分商家不斷觸碰和挑戰監管的底線,“市場競爭殘酷,運營成本居高不下,而監管又存在一定盲區,讓一些企業動起了從用戶身上掙錢、‘羊毛出在羊身上’的念頭,轉賣粉絲、用戶信息等行為,成了不少公共WiFi機構的生存之道。 ”
“連上我的WiFi就是我的人”,用戶成為“籌碼”
通過公共WiFi“蹭網”,真的會把個人信息“蹭”到“滿大街都是”的程度嗎?提供免費WiFi的商業公司又是如何掙錢的呢?對于這個問題,長期關注公共商業WiFi市場動態的公眾號“熊出墨請注意”介紹說,公共WiFi很容易通過免費熱點聚集大量用戶,而這些用戶數據,就成為公共WiFi運營企業“變現”的第一大途徑。
“翻一翻,許多人的微信里總有幾個不認識的公眾號。 ”該公眾號負責人皌皌指出,現在有不少公共WiFi的連接驗證方式,都是通過電話號碼或者微信授權進行的,許多時候還需要關注某個微信公眾號才可以順利上網,這樣一來,這些用戶莫名其妙就成為了某個公眾號的“粉絲”。“關注公眾號是免費上網的關鍵一步,所以用戶根本無法拒絕。運營公司會把粉絲信息高價賣給營銷團隊,因為這些用戶大都不會刻意去取消關注,‘粉絲’質量更高更穩定。 ”
除了幫營銷號“加粉”之外,許多運營公司還通過公共WiFi“養”一些自有的公眾賬號。一家商業WiFi運營公司負責人透露,他所屬的公司就有專門的團隊在“養”這種公眾賬號,當賬號養到數萬粉絲時,就會通過一些網上交易平臺或者社交圈子買賣、轉讓賬號。據悉,一個擁有3萬粉絲的地區公眾號,市面上的成交價格最低5000元,最高可以叫到3萬元,而且需求巨大,幾乎每天都有賬號被買走。
公共WiFi運營機構的盈利手段,并沒有停留在這個層面。手握龐大的用戶數據,運營公司能夠準確掌握用戶是在何時何地使用公共WiFi,根據場所分類,再給用戶貼上相應的標簽,這樣加工過的數據,有著更高的商業價值。
“比如在一些星級高檔酒店里使用公共WiFi的用戶,將被貼上‘有錢’的標簽,辦公樓里用戶一般會被標記為‘上班族’或‘白領’,而那些經常出現在購物中心的電話號碼,就會被視為‘剁手族’。 ”皌皌介紹,一般來說,公共WiFi運營公司會根據不同的標簽定價,這樣一來,海量的用戶資料就成了運營公司的“金礦”:“剁手族”的資料被賣給那些大大小小的電商企業做推廣;而“白領”資料在小貸機構當中最搶手;至于那些經常出差的商旅人士則標價最貴,最高能賣到50元一條,內容包括手機號碼、最近所到的消費場所等,頗受奢侈品、豪車、房地產等商家青睞。
更有甚者,公共WiFi運營企業還通過大數據來分析和記錄用戶瀏覽習慣,上過哪些網站、看過什么商品等,給用戶做標簽,并作出更為精準的推送。 “通過這些痕跡細節,將用戶再一次進行分類,信息的精準性就大大提升了,價格也就更高了。 ”
“蹭網一族”要當心,監管也該“補短板”
WiFi目前仍然是主流的上網方式。《2017年上半年中國公共WiFi安全報告》顯示,上半年國內用戶平均有61%的時間使用WiFi上網,并有超過50%的用戶使用WiFi的時間占比超過70%。
另一方面,根據360獵網平臺發布的《2017年第三季度網絡詐騙趨勢研究報告》,今年第三季度獵網平臺共接到來自全國各地的網絡詐騙舉報6172起,涉案總金額高達9000多萬元。網絡信息泄露給犯罪分子是導致詐騙的主要原因,其中公共WiFi的安全隱患令人擔憂。
“與那些通過植入病毒來竊取密碼和個人信息的違法方式不同,公共WiFi看似是通過‘正兒八經’的方式掙錢,這也給監管帶來一定的難度。 ”張明介紹說,由于商業模式清晰,即使有些錢的來路“不足為外人道”,但目前仍然是監管盲區。正因為如此,如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到這個灰色產業鏈中。
“但是,從某種程度上說,公共WiFi的危害更大。 ”張明認為,許多用戶出于對公共WiFi的信任,會在其中輸入各種個人信息,那些推銷電話、詐騙短信很多都是通過這種方式獲得的用戶信息。從保護個人信息安全的角度出發,張明建議用戶謹慎地對公共WiFi熱點加以識別,盡量不要使用那些利用手機號碼和微信授權登錄的熱點,以確保個人賬號與信息安全。
除此之外,專家還建議政府加大公益性的公共WiFi的建設力度,建立安全、高速、覆蓋面廣的公共WiFi服務通道;另一方面也要加強監管與治理,打擊通過WiFi竊取網民個人信息和銀行賬號、網銀密碼等違法犯罪行為,確保無線網絡領域的健康有序。公共WiFi本不該成為個人信息失竊的黑洞,免費也絕非竊取個人用戶信息的理由。治理公共WiFi的亂象,當務之急是將公共WiFi運營者依法納入運營商管理,并及時升級監管策略,補齊監管短板。(陳樹琛)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wifi 公共 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