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建筑業“月薪制”能否成清欠良方 用工方:錢從哪來
北京:建筑業“月薪制”能否成清欠良方
●農民工:政策雖好,實施不易 ●用工方:按月支付,錢從哪來 ●專家:規范經營,源頭治理
本報記者 黃康
“‘月薪制’能落實的話當然好了,我們就能像上班族一樣穩定了。”在北京市東城區舊鼓樓大街一處道路施工現場,來自山東濟寧汶上縣的夏師傅正在和工友一起平整路面,他對于工程建設領域將在2019年底,基本實現按月足額支付工資的規定并不了解。
廣受關注的建筑行業“月薪制”,能否成為根治工程建設領域農民工欠薪頑疾的一劑良藥?12月16日,《工人日報》記者在北京幾家工地進行了一番探訪。
農民工:政策雖好,怕實施不容易
“現在欠薪的情況少多了。”今年已經64歲的夏師傅從1977年在社辦企業搞建筑蓋大樓開始,已經在建筑行業摸爬滾打了40個年頭。“早些年出來打工時,工資低,欠薪的不多。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有了包工頭拉隊伍,欠薪就多了起來。”他告訴記者,自己并沒有聽說過“月薪制”,但他覺得如果能夠實行,就沒有后顧之憂了。在他看來,每月一結算,對農民工來說很好。“不合適就走人,有自由權。一些施工單位通過結賬方式控制工人,扣著工錢不讓人走。”正說著,有工友湊過來說:“我們這里是按季度發工資。如果需要用錢,只要不超支,就會借給我們,人走的時候才會清賬。”
同樣來自山東的鄭師傅,目前在南四環一處建筑工地上做工。這位經驗豐富的建筑工對“月薪制”有所耳聞,但并不看好:“在私營建筑企業做工,不欠薪就不錯了。‘月薪制’,我看很難落實。”他告訴記者,2014年,他在山東德州某基建工程工地打工時,被欠薪1萬元,至今還沒拿到。“工程款都是一次性付給包工頭的,他沒有拿到錢,肯定不會給我們發工資。再說了,發了工資,他也怕你不干了,工地急用工去哪找工人啊?”鄭師傅的觀點代表了很多工友的擔心:政策雖好,但實施起來沒那么容易。
用工方:落實“月薪制”,錢從哪來?
“其實,欠薪的根子在建筑行業的層層轉包和勞務分包上,這也使得農民工工資按時發放成為難題。”在北京承接一項工程的山東青島某小型建筑企業的負責人歐陽宏告訴記者:“執行能不能順利,關鍵要看月結工資的錢從哪來。”
他告訴記者,工人工資一般按工程節點結算,比如蓋一層給一部分,蓋到封頂了又給一部分。節點時間很難確定,有時因為環境、政策等因素被迫停工,工程進度受阻,造成農民工工資發放的拖延也在所難免。“我們靠開發商結款給工人發工資,開發商不會一月一結算,我哪里有錢給工人月結工資?”說起這些,歐陽宏顯得有點激動。
“‘月薪制’究竟能不能順利實施,和企業的自身實力以及資金周轉能力有很大的關系。”一家大型國有建筑公司裝飾分公司負責人張士龍告訴記者,由于用工相對規范,資金實力也相對雄厚,“月薪制”在國有建筑企業的確更容易實施。“現在我們也的確基本都是月結工資,但一些中小私營建筑企業,資金周轉這塊本身就有困難,同時還要承受工程款墊資的壓力。“對于這部分企業來說,實施‘月薪制’阻力自然就比較大。”
“推行‘月薪制’離不開穩定產業工人隊伍的培育,相對穩定的用工隊伍才能銜接上固定的工資發放模式。”張士龍補充說,他注意到近期出臺了相關產業工人培養方案的相關政策,希望能有所配合。
歐陽宏說,對于私營建筑企業來說,除了解決錢從哪來的問題,還有許多問題需要厘清。怎么核算,如何進行分攤也是需要解決的問題。
專家:規范經營方式,從源頭治理
“有關部門在這個時機提出‘月薪制’等一系列治理拖欠農民工工資的舉措,是對農民工工資年年追、年年欠的現象進行反思之后,決定進行長期制度建設的結果。”中國勞動關系副教授沈劍鋒在接受《工人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推行“月薪制”首要的難點在于,行政執法的能力。“月薪制”的落實主要依賴于行政執法。其次在于如果不改變建筑領域施工方式的狀況,施工企業是否有能力實現“月薪制”,這樣一種工資支付的方法。
在他看來,欠薪根源于我國建筑施工領域自身存在的問題。從治本的角度來看,還應對建筑業的經營方式進行規范,最終實現源頭治理。
沈劍鋒說,“月薪制”的推行,至少要做三個方面的制度建設。“其一,建筑施工領域的工程發包制度規范化,解決層層轉包以及不具有用人單位主體資格的包工頭施工問題;其二,建筑施工領域的用工制度建設,解決農民工無法建立勞動關系的問題;其三,農民工工會制度建設問題。”
編輯:曾珂
關鍵詞:建筑業“月薪制”能否成清欠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