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无码色播在线观看,亚洲成av人无码不卡影片一,澳洲精品不打码在线观看

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慶元南宋吏部侍郎胡纮墓葬研究

2017年12月21日 17:09 | 作者:鄭建明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2014年春,在浙江省慶元縣松源鎮成人職業技術學校項目施工過程中,發現古墓葬兩座并進行了搶救性發掘,其中一座墓室保存完好,另外一座已經被完全破壞。保存下來的墓葬為磚石混合結構:長方形磚砌墓室,墓室上方蓋長方形條石10塊,條石上三層木炭層與兩層黃土層相間,最上層的木炭之上,用方形磚塊平砌成拱形。可見到的墓門外層亦用方形磚塊豎砌。墓室后壁有9個壁龕,放置墓志與部分隨葬品。

17

墓室內棺木放置在近墓門處,棺與后壁之間有較大的空間以放置隨葬品。棺木已朽,僅存部分棺蓋與棺底,人骨完全無存。

隨葬品放置于后壁龕內、墓室內棺與后壁之間以及棺內。有瓷器、銅鏡、水晶、金銀器、銅錢等。后壁龕內放置墓志與龍泉窯象紐蓋罐多件。墓室后部的棺與后壁之間發現有花口盤、花口盞以及銅鏡一面。龍泉窯象形紐蓋罐等器物均當是從壁龕上掉落下來。后壁龕內及棺與后壁之間的器物均較大。

棺內器物均較小,包括金銀銅器、銅錢、水晶與影青瓷器。其中金銀發釵各3件、影青瓷器3件、銅鏡、水晶環、銀盒、銅花錢、金箔、金耳環各1件(對)均出土于頭部附近;慶元南宋吏部侍郎胡纮墓葬銅錢與金花錢出土于臀部附近;而一件近淚滴形金飾則出土于近腳處。

出土瓷器以龍泉窯為主,出土于后壁壁龕內與后室中。影青均出土于棺內頭部,器型較小,有蓋罐、盒、碟各1件。無論是龍泉窯青瓷還是影青瓷器,質量均極高。

胡纮其人,《宋史》有傳。據本傳,胡纮(約1137—1204),字應期,慶元人。隆興元年(1163)進士。紹熙五年(1194)由京鏜薦,監都進奏院,遷司農寺主簿、秘書郎。因追隨韓侂胄得以晉升,任監察御史、吏部侍郎等職。1200年因“坐同知貢舉、考宏詞不當而罷”,實為直言求真,因言落職歸故里。1201年,重新起用胡到重慶奉節、安徽和縣任職,又轉任從五品的朝廷大夫,后出任廣東經略史,1202年胡纮掛帥平定傜民暴亂,立新功回到朝廷升任華文閣待制。后來學禁漸弛,原政見相左者比較得勢,受排擠,自知與政治生態時事有失落,政爭紛擾,不相合拍,于是急流勇退,反復請辭后于1203年10月提前告老還鄉(規定須70歲)。1204年10月胡纮因病卒于家中,寧宗皇帝御賜墓葬十八穴,享受侍郎致仕蔭恩待遇。

胡纮24歲當官,62歲被罷官還鄉,65歲病故,浸淫官場近40年。晚年,胡走下仕途巔峰,最終官位還被剝奪,死后陪睡的就5件瓷器。這到底是怎樣一個人物?史書上對其罷官原因又為何說得那么模糊?

有史料揭示,胡纮在杭州的南宋朝廷至少做過或參與過影響歷史的大事。一件是建議皇上殺朱熹。

胡纮比朱子小9歲,兩人同朝為官。那時的朱熹沒到圣人的高度,他只是開創當時流行的一派學說而已。胡纮討厭朱熹,也不認可他的觀點,上了一道奏折,彈劾他的六宗罪狀,他建議皇上殺了朱熹。幸好宋朝皇帝對于士大夫比較寬容。胡纮奏折一出,朱熹趕忙上疏檢討,命保住了,但所有門徒被禁止參加科舉考試,博取功名。

胡纮在短暫的勝利后,失敗隨即到來,朱子學說風靡大宋,胡纮的官位則一降再降。

胡纮做的另一件大事倒是一直受到他家鄉人的感恩和喜愛。胡纮是慶元人,但他出生成長的時候,卻并無“慶元”這個縣。

慶元人喜愛胡纮,因他是位上諫不避嫌的大官。胡纮身為中央官吏,直白地為自己的家鄉爭取權益,在后世似乎是大忌,而胡纮當年這樣做了。慶元三年(1197),因慶元離縣治龍泉太遠,殊多不便,民眾請求建縣,州縣奏表于朝,胡纮亦具奏章極力支持。他的奏折說:我的家鄉崇山峻嶺,鄉親們去一趟龍泉縣城幾百里,太不方便,請皇上將龍泉縣的西南部劃出一塊來設個新縣。宋寧宗趙擴準奏,更夠意思的是這位皇帝把自己的年號“慶元”賜給新縣做縣名,至今已沿用800年。皇上趙擴為何這么聽胡纮的,因為那時他正是皇上的寵臣。他的靠山是權傾朝野的宰相韓侂胄,而趙擴得到皇位正是靠了韓相發動的政變。也正是依靠權相的力挺,胡纮做成了這開啟慶元歷史的大事。

據康熙《慶元縣志》載:“寧宗慶元三年,吏部侍郎胡纮請于朝,以所居松源鄉置縣治,因紀年為名。”這是慶元人對胡纮的感念。此次胡纮墓中出土了其時年26歲的次子所寫的700多字的墓志銘,比較客觀地記敘了胡纮的一生,不但可資證實慶元的建縣史,亦可補宋史未載之史料,是慶元地方史乃至南宋史研究的一次重要發現。

兩個墓葬規模較大,其中一座未被盜掘,保存完好,隨葬品豐富,包括金、銀、銅、瓷、水晶等器物,許多器物不僅質量高且極為少見,這在浙江的考古史上屬一次重要的發現,對于研究南宋中期的墓葬結構、隨葬品的組合以及南宋浙江禮制的變化等具有重要的意義。

墓葬中出土一批高質量的瓷器,其中龍泉窯瓷器,數量多,質量精,是不可多得的龍泉窯精品,尤其重要的是墓葬紀年的存在,可明確器物的年代,是龍泉窯斷代的重要標準器物。龍泉窯生產規模相當龐大,但紀年器物發現極少,許多器物的斷代仍舊相當模糊。這些龍泉窯紀年瓷器的出土,對于確定窯址及各博物館藏的同一類型器物的年代具有重要意義。

龍泉窯主要分布于甌江流域,其主體遺存和瓷業生產中心分布在龍泉市,而龍泉市又以作為核心區的南區大窯、金村、溪口、石隆產品質量最高,東區緊水灘水庫一帶的窯址群雖然規模十分龐大,但時代較晚,且質量較差,與外銷緊密相關。

龍泉窯北宋中期以后開始在金村地區形成規模化生產,南宋早期形成自己的風格,南宋晚期至元代早期迎來發展的鼎盛時期,明中期以后式微。龍泉窯宋代開創的粉青、梅子青厚釉青瓷,其失透如玉的效果,使其在宋代的瓷器中獨樹一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并由此進入了宋代名窯的行列。在器型上除燒造碗盤類日用器外,還有不少仿青銅器與玉器的造型。裝飾則以瓷塑、露胎和褐彩獨具特色。龍泉窯產品不僅在國內有廣泛的分布,而且還大量地遠銷日本、韓國以及東南亞、南亞、西亞、東非諸國,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載體。同時其生產技術還輻射至福建、兩廣、江西等省份,對于中國的制瓷業具有重大影響。因此龍泉窯是文化內涵龐雜、生產地域廣闊、規模十分壯觀的青瓷窯業系統,是中國歷代青瓷工藝技術發展的集大成者,在中國陶瓷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胡纮墓葬出土的龍泉窯青瓷,在釉色處呈天青色,尚沒有達到標準的粉青,釉層介于薄釉與厚釉之間,處于龍泉青瓷從早期的較薄乳濁釉向晚期的成熟厚釉過渡階段,具有承上啟下的意義,是探索龍泉窯走向成熟的重要資料。

(本文節選自《杭州文史》第2輯,作者系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


編輯:楊嵐

關鍵詞:慶元南宋吏部侍郎 胡纮墓葬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