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讓機構養老變得可靠起來
想把老人送入養老機構,不免要面臨許多困惑:機構從業人員職業素養怎么樣?膳食結構是否合理?清潔服務和心理照料到位嗎?今年8月份,民政部同多部委組織開展養老院服務質量建設專項活動,發現很多養老機構存在質量標準不一的問題。有鑒于此,民政部決定會同相關部門出臺一項國家標準,以推動養老機構服務質量升級。這部萬眾期待的《養老機構服務質量基本規范》(以下簡稱“《規范》”)日前已召開專家審查會并接受質詢。
明確養老機構的質量標準,是對“機構養老”作為一種合法養老模式的有力擴充,對于大部分人群都起到了“定心丸”的作用。長期以來,很多人不愿意把老人送到養老機構,原因多種多樣。首先,中國人盛行“家庭反哺”的養老模式,甚至把老人送出去養老視為不孝;其次,近些年頻頻發生的虐待老人事件,折射出護理人群專業素養不夠、某些養老機構專業性不強,導致大家對養老機構不信任。在從前,若干子女奉養一對雙親,以家庭養老作為主流養老模式是比較合理的,但隨著人口結構的改變,加上“老齡化”的集中到來,出現了一對夫妻養兩個家庭的現象,而全面放開二孩后壓力又有所升級,眾多家庭和老年群體就出現了多層次、多樣化的服務需求。其中,機構養老代表了一種解決方向,對其服務質量的明確規范,有利于打消公眾的某些顧慮。
從征求意見稿覆蓋的內容來看,《規范》對于服務質量的要求極為全面,既有宏觀層面上的管理要求、環境要求,也有細致到營養搭配比例的膳食要求、分類收集和清洗的洗滌要求,符合公眾期待,具有可操作性。但客觀來說,各行各業都有詳盡的質量管理規范,卻不是所有規范都能得到不打折扣的執行。那么,應該如何保證《規范》有效落地呢?這需要一整套的配套措施。在養老機構管理服務方面,加緊制定設施設備規范、醫療服務規范等,要求所有養老機構取得合法資質,并接受民政部門的監督。在從業人員資質方面,應該抓緊養老服務專業人才的建設,加緊制定養老服務從業人員基本要求、養老服務人員職業培訓規范等標準,杜絕“黑中介”以及“證件買賣”亂象。此外,還應該多部門協同推進,形成指標完善、動態更新的養老院大數據,對養老機構建檔,形成黑名單失信機制。
把養老服務全面推向市場化,既能保證機構養老模式不斷提升質量,也有利于形成彼此競合、你追我趕的多支柱養老模式。2014年,民政部在《養老機構管理辦法》中提出,“民政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采取措施,鼓勵、支持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或者個人興辦、運營養老機構”,雖然承認了養老模式以市場為主體,但在具體運作中,還是傾向于“非營利性質”的界定,而市場化養老模式的一大特點,就是要承認養老可以成為“營利性事業”。當前,很多省份和地區都提出全面開放養老服務,民政部也提出要貫徹落實放管服改革措施,這就需要做到幾點:一、降低準入門檻,開放設立營利性養老機構,加強事中事后監管;二、完善價格形成機制,民辦營利性養老機構的服務收費項目和標準由經營者自主確定,改革公辦養老機構運營方式,鼓勵實行服務外包,對特殊人群形成兜底服務。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愛老助老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目前,我國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數量最多、老齡化速度最快、應對人口老齡化任務最重的國家之一,實現“老有所養”是廣大人民的熱切期盼,讓更多養老機構成熟可靠起來,同樣承載著我們的期望。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養老 機構 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