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臺媒揭婦聯會事件幕后:蔡當局只論藍綠、全面追殺
中新網12月25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道,臺灣地區內務部門上周五(22日)與臺灣婦聯會協商破局,務部門據此撤換婦聯會正副主委。知情人士透露,當日協商破局主因是內務部門堅持插手婦聯會基金會,擔任婦聯會主委的辜嚴倬云(臺灣海基會前董事長辜振甫遺孀)堅持,不接受脅迫,拒絕簽署。臺媒評論稱,“黨產會”成立后,蔡當局這種論藍綠而定的“差別待遇”屢見不鮮,內務部門儼然已成為“黨產會”的“打手”,蔡當局“全面追殺”的做法令人寒心。
辜嚴倬云:士可殺不可辱,絕不接受脅迫
據了解,協商最后關頭,婦聯會常委潘維剛向臺內務部門表示,婦聯會愿意將資產全部捐作公益,但必須用于孤苦的榮民榮眷及孤兒身上,但內務部門要求還要指派官派代表于基金會,辜嚴倬云表示,“士可殺不可辱,我們可以全捐,但不是在脅迫要挾的手段下。”潘維剛最后拒絕內務部門的要求,協商因此破局。
知情人士透露,婦聯會愿意將資產全捐作公益,但是主張既然資產已全捐作公益,內務部門也必須同步澄清婦聯會不是國民黨附隨組織,如此和解才有意義,但臺內務部門當天協商時,只催促婦聯會簽署行政契約,并未承諾要厘清證明婦聯會并非國民黨附隨組織,而且拒絕與婦聯會共同舉行記者會,而是建議協商結束各自舉行記者會,協商因此破局。
知情人士指出,蔡當局以公權力介入財團法人,要認定婦聯會是國民黨附隨組織,讓婦聯會相當不滿,“蔣介石都不敢說宋美齡是他的附隨組織了,蔡當局硬要說婦聯會是國民黨附隨組織”,辜嚴倬云對于蔡當局的蠻橫行徑相當不滿,在婦聯會內部表示“士可殺不可辱,絕不接受脅迫。”
知情人士說,婦聯會的財產并無不可告人之處,但與臺內務部門協商時,內務部門要求婦聯會將8成資產捐出,2成回歸基金會,反倒是辜嚴倬云表示,既然要婦聯會捐,那就全部捐作公益,但婦聯會全捐了,內務部門竟然還要插手基金會運作,要求1/3董事官派,由當局指派,這是將政治黑手伸入,婦聯會拒絕接受。
臺媒:當局只論藍綠 “全面追殺”令人寒心
《聯合報》25日就此事發表社論稱,由于婦聯會拒絕簽署放棄財產的行政契約,臺內務部門負責人葉俊榮宣布撤換婦聯會主委辜嚴倬云及副主委葉金鳳。處分之重,歷來罕見。婦聯會何罪,竟遭如此待遇?簡言之,就是“顏色不對”和“懷璧其罪”。
社論稱,從法治的角度看,“人民團體”固然是內務部門主管,但在“查賬”作業上,內務部門卻單挑婦聯會下手,甚至據此撤換婦聯會的高層。內務部門的做法,儼然已成為“黨產會”的“打手”,失去了行政中立的立場。
事實上,“黨產會”成立后,這種論藍綠而定的“差別待遇”屢見不鮮。婦聯會、“中廣”先后被查,但落入民進黨大老吳乃仁之手的臺苯、前臺灣地區領導人李登輝掌握的臺綜院,“黨產會”和其他部會卻偏偏放過一馬。如果不是看顏色入人于罪,為什么會有這些區別待遇?
社論指出,內務部門要控制婦聯會,究竟是基于公益或基于私利?蔡當局執政后,現有當局職位及公營事業封官之派任,一律只問顏色、不問專業,肥水從不落外人田。如此仍嫌不足,還一再修法擴增特任職位,供其驅遣。
社論稱,婦聯會的成立有其特殊時代背景,要談“轉型”,捐出若干資產充作公益用途,應是多數民眾可以接受的結果。但蔡當局的做法,卻一味以“全面追殺”達到“全面接收”的目的;這樣的當局,另人不齒,也令人寒心。
背景資料
據媒體報道,臺灣“婦聯會”是由宋美齡于1950年4月17日時成立,宗旨是團結婦女和照顧軍眷;后期轉為參與社會公益、推動兩岸和平交流等性質。“婦聯會”的財務多是來自勞軍捐(臺灣“戒嚴”時期,臺當局于臺灣地區實施的相當特殊附加稅捐,征收期間從1955年-1989年),并非由“婦聯會”出面募捐或是臺當局稅捐。民進黨上臺后組織的“黨產會”,質疑“婦聯會”可能是國民黨附隨組織、其資產是不當黨產。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臺媒 婦聯會事件 幕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