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同一天生日”募捐 錄入錯誤還是信息失真
據媒體報道,12月24日晚,深圳市民政局官博發布聲明,稱已開始調查“同一天生日”網絡募捐活動。此前,一個“一元助TA改變命運”的愛心活動刷爆了微信朋友圈,用戶輸入自己生日,可尋找與自己生日相同的貧困生,捐出一元錢。然而,有網友發現,至少有六個孩子以不同名字出現在不同的生日界面,且還有一個孩子的生日是“2009年2月29日”。
目前,“同一天生日”活動已關閉了捐款通道,并稱“已籌集善款2555898元將全部用于云南省鎮雄縣2130名貧困學生一年的生活補助”。
僅僅一天多時間,活動就籌集善款255萬余元,足見這一新穎“創意”確實擊中了網友的愛心。正因如此,網絡募捐應該對每一個伸出援手的個體負責,對整個社會勃發的愛心、善心負責,不能“收割”一次就完事,更不能把一件初衷不錯的公益活動搞得糊里糊涂、語焉不詳。
運營方此前稱,之所以出現“一人分飾兩角”是因為信息錯誤、界面不穩定。這樣的說法未免太牽強,難以讓公眾信服。由此讓網友感覺,整個信息的真實性都成了問題。既然主辦方聲稱已經取得了使用當事人肖像及身份信息的授權,則其個人信息應該是唯一的,不太可能出現此類低劣的重疊現象。眼下出現了重疊、錯誤,只能說主辦方至少在信息采集、公開披露等方面存在不小的問題。其所涉及的,不是個別信息的失真,而是整體性的信任危機。
公眾從來不缺乏愛心,愿意積極參與愛心慈善行動。這個“同一天生日”活動一天時間就募集到255萬余元,就是例證。但此事也表明,捐款者的愛心越是噴涌,越是應該規范網絡募捐行為,給貧弱者以陽光,給社會公眾以信心。
從今年8月1日起,隨著《慈善組織互聯網公開募捐信息平臺基本技術規范》《慈善組織互聯網公開募捐信息平臺基本管理規范》兩項行業標準的正式施行,國內對網絡募捐的規范與約束日益正規化。達到嚴格的準入門檻的要求,成為開展合法募捐的前提。但現實地看,僅僅規范門檻還遠遠不夠。
要想提高公眾對公益慈善的信任度、參與度,營造良好的網絡公益環境,首先要強力推進慈善信息公開透明,這里所說的“公開透明”,不僅包括募捐主體的信息,也包括所有相關信息的真實可靠;不僅包括各種資質、平臺的可查可控,也包括善款使用方案、去向的公開透明。以往那種籠統的用于某某公益項目的表述,早已不適應網絡時代“點對點”的精準投放,必須改善。
在“同一天生日”活動中,且不說整體的募捐方案,即以已籌集善款的使用方向,諸如用于“云南省鎮雄縣2130名貧困學生一年的生活補助”,也失之含糊,公眾能夠獲知的信息極為有限。
必須指出,政府監管的落點除了要求主辦方負責,但更重要的仍在于促使網絡募捐日益公開透明,接受公眾監督。只向相關部門“說清楚”還遠遠不夠,必須要向民眾“說清楚”。為什么總是出現“爛尾”募捐行動?根源就在于公眾的知情權未得到尊重。
“同一天生日”此次被質疑,也與公眾對發起方的信任度不夠有關系。據此前媒體報道,該捐款活動由深圳市愛佑未來慈善基金會聯合“分貝籌”發起。而在今年8月,前者聯合騰訊公益組織的“一元錢購畫”捐款活動,也曾因透明度不足引發社會爭議。同一個慈善組織連續發生問題,恐怕并非偶然。可見,對于日益活躍的網絡募捐,確實有必要以徹底的公開透明找回公眾信任。
一句話,愛心很堅韌,也很脆弱,切莫一次次踐踏、消費。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募捐 信息 生日 活動 公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