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場>書畫動態書畫動態
“獨上高樓——王國維誕辰140周年紀念展”即將開幕
2017年是王國維誕辰140周年,“獨上高樓——王國維誕辰140周年紀念展”將于12月30日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開幕。“獨上高樓”,取自王國維“三重境界說”之第一境界:“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辈粌H可喻其令后人望其項背的學問之大成就,亦可喻其孤傲的個性和特立獨行的行事風格。
王靜安先生遺照明信片 香港翰墨軒提供
王國維(1877-1927),初名國楨,字靜安,亦字伯隅,初號禮堂,晚號觀堂,又號永觀,浙江海寧人。王國維是近現代史上舉世公認的學術大師,1925-1927年曾擔任清華學校研究院國學門導師。他早年追求新學,把西方哲學、美學思想與中國古典哲學、美學相融合,形成獨特的美學思想體系,繼而攻詞曲戲劇,后又治上古史學、古文字學、考古學、敦煌學和邊疆學等,在諸多學術領域皆有開創之貢獻。終其短暫一生,著作六十余種,曾自編定《靜安文集》、《觀堂集林》刊行于世,逝世后另有《遺書》、《全集》、《書信集》等出版。
展覽第一單元名為“羅王之交”,主要展出王國維之父王乃譽的日記和書法作品、王國維與羅振玉往來書札、王國維羅振玉題跋金石拓本等,以多方面反映王國維的人生。
王國維致羅振玉書札 上海藏家提供
王國維致羅振玉書札 海寧一得軒美術館提供
1898年,22歲的王國維來到上海,進入上海時務報館任書記,同時入羅振玉創辦的東文學社學習,羅因激賞《詠史二十首》而與王定交,二人開始了近三十年的密切交往。其中“千秋壯觀君知否?黑海西頭望大秦。”就是羅王定交的媒介。
此后的人生便一直交織在一起——先是師生,后是共事,其后羅王兩家共赴日本僑居5年,再后結成兒女親家。無論是羅振玉,還是王國維,二人后來在學術研究上獲得巨大成功,與彼此之間的互相幫助是密不可分的。
羅振玉致王國維書札 海寧一得軒美術館提供
第二單元“平生交游”主要反映王國維的交游圈,不僅有王國維的書法作品,也有故交好友的書法作品,國人如梁啟超、沈曾植、姚茫父等人。從中不難想見王國維在當時的學術影響與學術地位。
王國維生前已是舉世公認的學術大師,盡管他有著特立獨行的行事風格,并給人以“老實得像一根火腿”(魯迅先生評語)般的木訥和迂闊,但是因其過人的才華、開創性的治學方法和了不起的學術創見,而獲得國內外學術同行的廣泛尊重。
第三單元“清園執教”主要是與王國維相關的國學研究院檔案,還原其當時在清華的生活軌跡。在王國維去世前,國學研究院有兩屆畢業生,很多均是后來的學術名家,本單元也選取了部分國學研究院畢業之學生的手跡。
王國維在清華期間的居所 現清華大學西院 42、43 號 談晟廣攝
清華國學研究院第一屆學生畢業合影 前排右手起第六人為王國維
1925年2月,王國維就清華學校研究院之聘,擔任國學門導師。4月18日,攜眷屬遷居清華園之西院。直至其去世,王國維人生最后的時光均工作、生活于清華園。期間,他與梁啟超、陳寅恪、趙元任一道,書寫了中國教育史上一段無法復制的傳奇。
第四單元“靜安不朽”的展件有王國維遺書的石印本、訃告原件、陳寅恪所擬挽聯等一批珍貴文物,較大程度上還原了王國維去世后之哀榮與治喪情形。
1927年6月2日,王國維于頤和園昆明湖魚藻軒自沉,舉世震驚。關于王國維自沉的原因,歷來眾說紛紜,特別是因羅振玉偽造“遺折”,更使其死因變得撲朔迷離,成為學界一段未決的懸案。
據悉,展覽將持續至2018年5月4日,周一閉館(春節期間,除夕至初十閉館)。
王國維書贈朱自清詩軸 清華大學檔案館藏
姚茫父《杞菊圖》壽王國維五十 北京重華軒提供
王靜安先生遺書 香港翰墨軒提供
編輯:楊嵐
關鍵詞:王國維 學術 王國維誕辰140周年紀念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