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在“新變化”中尋找新動力
歲末年初,習近平總書記對于“變”的一段論述引人深思:“國內外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面對的矛盾和問題發生了深刻變化,發展階段和發展任務發生了深刻變化,工作對象和工作條件發生了深刻變化,對我們黨長期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的要求也發生了深刻變化。”辭舊迎新之際,理解好“新”、進而把握好“變”,至關重要。
種種深刻變化,首要的是“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十九大報告作出的這個重大政治論斷,為科學判斷我國社會所處歷史方位,科學制定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戰略、新部署、新舉措,提供了基本依據。
中國這幾十年的變化可謂翻天覆地。曾幾何時,吃飯要糧票,穿衣要布票,物資常短缺,到處供不應求、捉襟見肘,“一窮二白”揮之難去。現在,大家普遍感到生活好了,但同時情況變了,要求高了,不滿也多了。很多問題不在于“不足”,而在于“不精”和“不均”。曾經全民“大煉鋼鐵”,到處掛著“為實現年產800萬噸鋼的宏偉目標奮斗”的大標語。今天呢?不顯山不露水,2015年我國的鋼產量就已基本達到“800萬噸鋼”的100倍,但精鋼卻還需大量進口。隨著社會發展進步,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也水漲船高,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
新矛盾凸顯新問題,提出新要求。當前突出的問題不再是“落后的社會生產”,而是“不平衡”“不充分”:城鄉之間、東西部之間差距依然較大;既有達到甚至引領世界先進水平的生產力,也有傳統或相對落后的生產力;既存在產能過剩,又存在有效供給不足;創新能力不夠強,發展質量和效益還不高,轉變發展方式還處于攻堅階段……這些已經成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約因素。我們的發展,必須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把握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基本特征,推動經濟在實現高質量發展上不斷取得新進展。
破解新矛盾,需要新動力。十九大報告斬釘截鐵地宣布: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如何做到?頂層設計很清楚,就是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如何落實?就是進一步大力推進改革開放。“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我們必須在40年偉大實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動全面深化改革。不斷激發活力,同時做到活而不亂;不斷注入動力,又能持續不斷;繼續深化改革,保障發展不停;繼續走向世界,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
“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新矛盾顯出新問題,新問題提出新要求,新要求需要新動力,新動力來自改革邁出新步伐。面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使命,展開新戰略、實施新部署、干出新氣象。這個“迎新”,你準備好了嗎?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動力 變化 發展 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