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擦亮中國寄遞名片——專訪國家郵政局局長馬軍勝
新華社北京1月8日電題:擦亮中國寄遞名片——專訪國家郵政局局長馬軍勝
新華社記者趙文君
五年來,我國快遞業務量從57億件增長到401億件,連續四年穩居世界第一。作為世界第一快遞大國,如何實現從“量”的提升到“質”的飛躍?在8日召開的全國郵政管理工作會議上,國家郵政局局長馬軍勝接受了新華社記者專訪。
最明顯的成效是服務民生
“郵政業高速發展,最明顯的成效是服務民生。”馬軍勝說。
2017年,我國郵政業完成業務總量9765億元,快遞業務量平均1天1.1億件,同比增速都在30%左右。在這樣的量級和增速下,郵政普遍服務和快遞服務滿意度仍然保持平穩,消費者申訴處理滿意率達到98.2%。
據統計,全國建制村直接通郵率達到96%,21個省份基本實現建制村直接通郵。郵政包裹在城市實現了按址投遞、鄉鎮5公斤以下包裹按址投遞、行政村投遞到村郵站,投遞時效顯著提升;快遞公共服務水平大幅提升,短短四年間,我國快遞服務網點鄉鎮覆蓋率提高到87%。
馬軍勝說,要實現更高水平的寄遞服務均等化,解決邊遠地區用郵難,便利農村生活,提高邊境、海島等地區鄉鎮局所營業服務達標率。2018年目標新增直接通郵建制村1萬個以上,通郵率提高到98%。
“郵政、快遞企業已經成為助力農村精準扶貧的重要力量。”馬軍勝說。
五年來,郵政快遞業帶動全國農村地區農副產品進城和工業品下鄉超過6000億元。行業年均服務人次突破1000億,累計新增就業崗位100萬個以上,支撐網絡零售交易額超過5萬億元。
馬軍勝介紹,2018年要推廣“郵政、快遞+農村電商+農特產品+農戶”產業脫貧模式,融入國家大扶貧格局。打造郵政服務和“快遞下鄉”升級版,發揮連通城鄉的優勢,支撐農村和農業現代化,促進城鄉融合。
補短板擦亮中國寄遞名片
“對標與小康社會相適應現代郵政業目標,我們必須解決末端、國際、綠色、安全等短板弱項。”馬軍勝說。
“不著地、不拋件、不擺地攤”。馬軍勝提出,要適應城市治理新要求,大力發展第三方和智能終端服務體系,實現社會化、集約化、智能化、規范化。
據國家郵政局統計,目前全國累計建成郵政便民服務站36.7萬個、快遞公共投遞服務站3.15萬個、智能快件箱20.6萬組,通過快件箱投遞的比率提升到7%。2017年,全國2697所高校實現快遞入校園服務。55個城市制定了快遞電動三輪車便利通行政策。
“加而不盟,連而不鎖”,近年來暴露的一些快遞市場亂象損害了消費者合法權益。馬軍勝表示,要進一步落實快遞企業總部對安全、質量、穩定的主體責任,實施“寄遞質量提升”行動計劃,擦亮中國寄遞名片。開展質量、過程、設備的對標監管,建立量化評估和社會公示制度。加大執法力度,對市場亂象不姑息、零容忍。
馬軍勝表示,根據“綠色郵政”行動計劃,到2020年實現可降解綠色包裝材料應用比例達到50%,大幅提升新能源車輛使用率。
提高供給體系質量
“我國快遞業對世界增長貢獻率超過50%。”馬軍勝說,要瞄準國際標準,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不斷增強適應力、創新力和競爭力,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當前,我國郵政企業寄遞服務供給側改革成效明顯。郵政快遞業服務制造業、現代農業、跨境電商能力不斷增強,快遞與制造業協同發展示范項目已達301個,支撐制造業產值2375億元。
“即時遞送、代收代投等新業態為城市寄遞服務提供了有益補充。”馬軍勝說,要積極拓展冷鏈、醫藥遞送等高附加值業務,推出大包裹、快運、云倉、供應鏈解決方案等新產品,推動快遞企業加快向綜合寄遞物流服務商轉型。
在加快培育新動能方面,馬軍勝提出三個“聚焦”:聚焦商業流通新趨勢,深化與線上線下各類渠道的協同,培育中高端消費的新動能;聚焦服務現代農業,培育生鮮冷鏈的新動能;聚焦服務制造強國,嵌入工業互聯網平臺,培育現代供應鏈的新動能。
馬軍勝表示,未來要加快走出去步伐,形成面向全球的服務網絡。推動提高郵件互換局和快件監管中心效能,暢通郵件快件跨境綠色通道建設。
編輯:秦云
關鍵詞:馬軍勝 國家郵政局局長 快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