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護佑平安的“壓艙石”——綜治平安建設新進展
新華社北京1月19日電題:護佑平安的“壓艙石”——綜治平安建設新進展
新華社記者劉奕湛
社會長治久安、百姓安居樂業,是民心所向,勝之所往。建設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創新綜合治理模式、健全完善110警務指揮機制……一直以來,全國政法綜治戰線通過不斷創新,多措并舉強化社會治理,有效提升了社會治安防控水平和治理能力。
構建立體化防控體系,織密公共安全網
湖南省鳳凰縣公安局民警姚本忠傾心“天網”,善于從監控探頭和視頻影像中捕捉嫌疑人的蛛絲馬跡,近年來,在他的指導下,鳳凰縣公安局依靠“天網”工程累計破案800余起,為轄區百姓挽回經濟損失5000余萬元。
“天網工程”“雪亮工程”是筑牢基層基礎防控網的有力支撐,把治安防范延伸到群眾身邊,發動社會力量和廣大群眾共同參與治安防范,真正實現治安防控“全覆蓋、無死角”。
公共安全一頭連著千家萬戶,一頭連著經濟社會發展,是平安建設的晴雨表。目前,“雪亮工程”建設被納入“十三五”有關規劃。中央綜治辦會同有關部門在全國確定了“雪亮工程”45個示范城市(區)和首批53個重點支持城市(區)。各地按照“全域覆蓋、全網共享、全時可用、全程可控”的總體目標,不斷完善公共安全視頻圖像傳輸網絡、視頻信息共享平臺、安全管理系統。
江西省吉安市全力打造智慧城市,推進“雪亮工程”建設,形成“圈塊格線點”防控布局,撬動民資建設“地網”和“城市聯網報警系統”,推廣群防群治“紅袖標”工程和“民警人人都是110、群眾個個都是治安員”的工作模式,全市刑事、治安案件發案率長期保持全省最低水平。
此外,各地深化拓展網格化服務管理,將人、地、事、物、組織等基本治安要素納入城鄉社區網格化服務管理。山西平遙創新“網格+”,基本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平遙縣古陶鎮圍繞平安建設,拓展網格功能、放大網格效應,創新了“網格+”模式,全鎮累計受理各類網格化服務管理事件4萬余件,辦結率達97%。
創新治理模式,提升群眾滿意度
安徽省桐城市綜治辦牽頭組建了矛盾糾紛聯合調處中心,市直33個部門在指定科室設立“六尺巷”調解工作室,各鎮(街道)、村(社區)組建“六尺巷”調解工作室、打造“一站式”糾紛解決平臺,最大限度方便群眾、服務群眾。目前,全市建立233個人民調解委員會,實現了“六尺巷調解工作室”全覆蓋。
從浙江“楓橋經驗升級版”到安徽“六尺巷”調解工作法;從湖南綜合治理聯勤聯動,到廣東“數據云”精準解決問題糾紛,各地政法綜治部門結合自身特點,遵循治理規律,弘揚優良傳統,把握時代特征,不斷豐富綜治內容,創新綜治形式。
面對日益變化的社會環境,只有不斷創新社會治理模式,才能找準社會治理的方子、找好守護平安的法子、找對聯系群眾的路子。
遼寧省錦州市積極推行暫住人口分類管理,在全市推行出租房屋分等級、暫住人口分類管理,分類落實“跟蹤管”“重點管”“常規管”三項要求,既減輕了民警負擔,又提高了服務實效。以落實社區警務網格化管理為契機,建立完整的實有房屋實有人口檔案。
用數據說話、用數據管理、用數據創新,在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充分運用大數據思維采集基礎信息,加強關聯比對,更好地為決策服務,切實提升打防管控服效能。
南京市公安局民意110強化大數據深度應用,將民意民愿轉化為智庫信息源,真正踩準民意的“鼓點”,民意110運行以來,群眾不滿意事項整改率達99.87%,群眾不滿意事項降幅達56.25%。
依法打擊違法犯罪,守護一方百姓平安
上海警方探索建立報警人、110接警員、市反電信網絡詐騙中心值守人員三者之間的“三方通話”機制,通過這一聯動機制,共發現、服務受害人13.15萬人次,通過電話、閃信遠程勸阻或民警到場見面成功勸阻16.81萬人次,成功避免潛在受害人損失約1.49億元。
防范打擊犯罪、維護公共安全,是公安工作能力水平最直接的體現。電信詐騙、黑惡勢力等違法犯罪,不僅影響社會大局穩定,更嚴重危害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對此,公安機關始終保持高壓嚴打態勢,不斷提升打擊犯罪能力,探索建立科學指揮、合成作戰、專業研判、分類打擊、技術支撐的新機制,更多地破小案、更準地辦好案、更好地控發案。
一個個打擊犯罪的專項行動鋪開,一項項改革創新舉措落地,一張張基層基礎防護網織就,正在滋養著社會安定和百姓安寧。
廣東省公安廳刑偵局黑社會犯罪偵查處大力開展打黑除惡工作,聚焦嚴打農村黑惡勢力違法犯罪,連續三年部署開展“驕陽”系列行動,采取“省市聯合偵辦”模式,自主立案偵破了一系列重特大涉黑案件。
針對近年來愈發猖獗的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公安機關利劍出鞘,守好群眾的錢袋子。河南省許昌市公安局創新打法戰法,建立了市級反虛假信息詐騙中心,成功偵破一大批重特大案件。(完)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平安 綜治 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