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重慶深化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納稅人獲得感持續提升
新華社重慶1月22日電題:重慶深化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納稅人獲得感持續提升
新華社記者 張翅
重慶在踐行深化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的兩年中,全面落地中央交辦的62項改革任務,同時以產業促稅收,讓納稅人既有責任感,更有獲得感。
抓“放管服” 全面落實改革任務
兩年來,以建立和完善地方稅體系為目標,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為“先手棋”,以全面深化征管體制改革為“突破口”,不斷提升稅收治理能力,重慶國稅、地稅各項改革進入“快車道”,中央確定的62項改革任務全面落地。
在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中,重慶地稅以規范管理為突破口,全力落實簡政放權,清理政策文件,建立了科學嚴密的稅收征管體系。廢止了59項不符合發展需求的稅收規范性文件;清理審批權限,將所有減免稅、資格認定事項,由事前審批調整為事后備案管理,僅保留4項稅務行政許可事項;簡化管理層級,取消房產稅等7項審批權;簡化資料報送,通過稅務身份認證的納稅人,免報紙質財務報表和納稅申報表,辦理許可類、認定類涉稅事項,不再要求重復提供稅務登記證副本及復印件;對68萬商事主體全面實施“三證合一、一照一碼”和“兩證”整合改革。
建立了科學嚴密的稅收征管體系。重慶地稅所有備案事項下放區縣稅務局實施,將173項依申請事項由機關前移至辦稅服務廳“一窗”受理。設立市區兩級專業風險管理機構,統籌開展稅收風險掃描、推送、核實和排查,有效提升風險管理質效。統一稅收執法尺度。推行稅收執法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制度,統一規范7大類53項稅收違法行為裁量權執行基準,實現執法一個尺子、懲戒一個力度。推行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開啟了陽光執法“新模式”,讓稅收執法彰顯公平正義。
建立了現代化的稅收共治體系。重慶稅務部門建立涉稅信息共享機制,聯合發改委、工商、財政等38個涉稅信息交換部門,明確105項涉稅信息共享管理名錄,落實具體交換路徑,讓“大數據”為稅收工作提供支撐。
讓數據多跑網路、讓納稅人少跑馬路
從“智能辦稅廳”到“電子稅局”再到納稅人資料“一次報送、多次應用”,重慶地稅依托電子征管檔案,實現納稅人報送資料電子檔全市共享,破解跨區征管難題,減少納稅人重復報送資料,充分利用信息化實現“讓數據多跑網路、讓納稅人少跑馬路”,建立了便捷高效的納稅服務體系。
2017年11月,重慶地稅上線了電子稅務局網審平臺,納稅人可以在電子稅務局發起涉稅事項申請,并集成基礎信息采集、稅收優惠備案、稅務行政許可等事項及文書電子化傳遞、時限進程查詢、納稅人提醒等功能,減輕納稅人負擔,提高辦稅效率,提升納稅人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以存量房交易辦稅制度改革為例,成功開發存量房交易網上報稅系統,實現了交易申報、價格評估、稅費計算、減免判斷等“一體化”辦理的成效,通過線上線下協同,重組辦稅流程各要素,前臺辦理業務平均耗時從20分鐘大幅縮減至5至7分鐘,納稅人排隊等候時間從平均1個小時23分鐘縮短至15至30分鐘。
深化服務 納稅人獲得感持續提升
重慶市稅務部門依托“金三稅收系統”及互聯網,發揮主動性,為本地企業解決信貸、融資等多方面難題,以產業促稅收,從根本上培育稅基,擴大稅源,推動了重慶市經濟發展。
重慶地稅將企業法定代表人、自然人股東等納稅人納入信用評價范圍,初步建立自然人稅收信用管理體系以及相應的大數據。2016年,對18萬戶納稅人進行了信用評價,評出A級納稅人2610戶,曝光稅收違法“黑名單”29件,成功追繳稅款2000余萬元。
針對部分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等問題,重慶市國稅、地稅搭建“重慶稅銀互動服務平臺”,推廣“征信互認,銀稅互動”服務,推出“稅易貸”等融資產品,向守信企業優先提供無抵押信用貸款。
志成機械有限公司是一家新興的制造公司,在納稅信用等級評定中,該公司一直是A級納稅人,為企業樹立了良好的口碑。銀稅合作為企業的擴大再生產創造了暢通的融資渠道,目前銀行授信額度為18億元。
截至目前,重慶地稅“銀稅互動”項目發放貸款總額53.29億元,惠及企業數量8782戶,納稅人對稅收信用更加珍惜,納稅遵從度不斷提升。
對已有良好信用的企業,重慶地稅則在關鍵時刻“送一程”。華森制藥公司進行了股份制改造,并申請上市發行股份。但由于個人股東在進行未分配利潤轉股時會涉及巨額的個人所得稅,股改時無力承擔。榮昌區地稅局了解情況后,及時召集相關部門進行研討,最終批準其個人股東在五年內分期繳納個人所得稅,使公司上市得以順利進行。
編輯:秦云
關鍵詞:重慶 國稅 地稅 征管體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