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徐工:從瀕臨破產到世界第七
新華社南京1月25日電 題:徐工:從瀕臨破產到世界第七
新華社記者李燦、陳剛、朱旭東
“狠抓企業黨建、自主創新、國際化、人才建設,長期堅持不動搖!靠這4條,徐工從瀕臨破產做到世界第七!”徐州工程機械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民對記者說。
黨建,牽住“牛鼻子”
1999年,在徐州市委常委會就徐工破產問題研究6次之后,王民就任徐工一把手。當時的徐工嚴重資不抵債,不少領導人多吃多占,不少下屬部門侵吞企業資產私設小金庫,工人收入銳減,怨聲載道。有的領導甚至給王民提議:“趕快發行B股,得2個億,花掉就散伙!”
王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狠抓黨的建設和干部作風。嚴查私吞企業財產,取消干部專車,清退干部多占的住房,整治吃喝風、小圈子,嚴肅工作紀律……“從此,黨委建立了權威,渙散的人心凝聚起來。牽住了‘牛鼻子’!”徐工集團總裁陸川感慨地說。
記者在采訪中,不斷聽到徐工的干部職工講這些話:“徐工要超越美國、德國、日本對手,首先就要在精氣神上超過他們!”“國企干部是國字號的,必須比民營企業素質更高!”
18年來,在徐工領跑中國工程機械行業,追趕世界先進水平的進程中,有70多名干部先后被免職。他們并沒犯大錯,只因沒達到“精力充沛、精力集中、精神抖擻、出滿勤、掛滿擋、滿負荷”的“徐工干部標準”。
2017年,徐工集團實現營業收入951億元、出口額10.5億美元,分別增長23.4%、109%。在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發布的全球同行業排名中,徐工位居第七,是唯一進入前十強的中國企業。
創新,專心攀“珠峰”
2000年之前,中國最大的起重機只能起重50噸,而今天的徐工,已經造出全球最大的1600噸全地面起重機和3600噸履帶起重機。
不論是起重、鏟運、筑路養護、挖掘、混凝土、樁工機械,還是重型卡車、環衛和高空消防裝備、露天礦業設備,徐工都在不斷打破德、美、日跨國公司壟斷,逐步成為全球主流供應商。
王民說:“十幾年來,我們始終堅守工程機械主業,以在全球同業‘珠峰登頂’為目標。徐工要在徐州拿地搞房地產并不難,但我們就是不搞!”
為保障高端產品研發,徐工集團年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比重超過4.2%,建立了以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為龍頭,下屬各企業技術中心為基礎,海外研發機構為關鍵支撐的研發體系。在核心技術創新上擁有有效授權專利5669項。集團最高技術創新項目獎金高達1000萬元。
近9年,徐工獲得國家級企業管理創新成果一等獎6項,其中的“343”全面預算管理體系被工信部在全國推廣。
國際化,打出“中國影響”
“Loader(裝載機)!loader!”一名伊朗機場安檢人員,指著徐工進出口公司總經理劉建森工作服上的徐工標志“XCMG”連聲喊道。這件兩年前發生的趣事讓劉建森很得意:“這說明了徐工在海外的影響!”
從2010年開始,徐工大踏步走向國際舞臺。目前產品出口178個國家,在亞、歐、美洲擁有3個大型制造基地、10家散件組裝工廠,有外籍職工3000余名。
通過海外建廠,徐工不斷打開國際市場;借助海外并購,徐工大量學習國際先進技術。目前徐工產品已銷往“一帶一路”沿線65個國家中的57個。烏茲別克斯坦重大工程施工幾乎全用徐工裝備。徐工并購的德國施維英公司已成為歐美市場混凝土機械第一品牌。
為了在海外企業中化解中外文化障礙,徐工向海外工廠派駐了黨組織書記兼任的“首席文化官”。普遍設置“雙總經理”——中方總經理負責人力資源、預算目標、績效考評、員工管理,外方總經理負責日常運營和與當地各界打交道,很受歡迎。
人才,擔起“登頂”大任
2013年,徐工集團把上級獎勵購買商務飛機的3億元省下來,補足青年人才公寓建設經費,建成的1380套公寓可住5000多人,本科以上至少一人一間。增強職工的歸屬感,是徐工長期堅持的大事。近10年,職工人均收入增長3.1倍,2017年已達9.2萬元。
成群的人才,擔起了徐工“珠峰登頂”的大任。在徐工平均年齡34歲的22300多名職工中,有6000多名技術人員,其中技術專家220多人。還有6位全國勞動模范,有集團級以上先進人物867人次。高級工以上人員在技能工人中占比超過50%。
2017年6月,徐工實施“年功榮譽紀念機制”。向工作滿10年至40年的6113名職工分別頒發了從一星到五星的“徐工年功紀念章”,許多“老徐工”感動得熱淚滾滾!半年過去了,跟記者說起來還激動不已!
“我們下一步的目標,就是爭取2020年達到世界前五,2025年達到前三!”王民堅定地說。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徐工 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