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惡搞《黃河大合唱》,豈止無知和輕佻?
曾入選“十大抗戰歌曲”的《黃河大合唱》慘遭惡搞。據報道,在某單位年會的視頻中,這首歌曲被人以夸張的表情和肢體動作惡搞,引得臺下哄笑。近年來,惡搞《黃河大合唱》已成為公司年會或晚會的熱門節目,甚至還被搬上電視熒幕。
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萬山叢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紗帳里,游擊健兒逞英豪”……《黃河大合唱》被譽為“民族危亡時刻奏響的時代最強音”,如今的處境實在令人匪夷所思。
細看視頻中的表演者,搖頭擺尾,搔首弄姿,不只是丑化經典,更是在褻瀆歷史,丑態令人作嘔,何其荒唐?
一首《黃河大合唱》,交織著家仇國恨,抒發著衛國豪情,既有“中華民族的兒女啊,誰愿意像豬羊一般,任人宰割”的悲戚,更有“保衛黃河,保衛華北,保衛全中國”的壯志。經典淪落至此,是時代之殤。拋棄經典,就是忘卻歷史。值得追問的是,惡搞《黃河大合唱》絕非個例,從企業到學校,乃至某衛視的綜藝欄目,均有此丑陋行為。這絕非“集體無意識”,而是在過度娛樂化支配下的道德淪喪。把肉麻當有趣,把惡俗當寶貝,為了追求娛樂無所不用其極,這不僅是無知,更是麻木。
娛樂有邊界,惡搞分對象,不是所有娛樂都該鼓勵,更不是所有的元素都可惡搞。正如冼星海的女兒冼妮娜所稱,“父親是用血和淚寫的這部作品,代表我們中華民族之魂。嚴肅的音樂不可以這樣來調侃,他們來惡搞,我覺得是忘本。”連浸透民族恥辱的經典作品都敢惡搞,不是忘本是什么?
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單純感官娛樂不等于精神快樂。承平日久,追求精神快樂無可非議,一定程度上說也是公民權利,但是通過惡搞經典而獲取快樂,這種快樂是廉價的,是庸俗的,也是不可寬宥的。
談到文藝創作,總書記批評了一些現象,比如,有的搜奇獵艷、一味媚俗、低級趣味,把作品當作追逐利益的“搖錢樹”,當作感官刺激的“搖頭丸”;有的胡編亂寫、粗制濫造、牽強附會,制造了一些文化“垃圾”……像這種惡搞,謂之垃圾毫不為過。
“絕不做褻瀆祖先、褻瀆經典、褻瀆英雄的事情”,必須對惡搞經典說不。否則,會有更多的經典被褻瀆。惡搞經典,只會讓親痛仇快,只會消解價值認同。就目前而言,除了譴責此類惡搞現象,還應該構建懲戒機制,對當事人依規處理。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惡搞 黃河大合唱 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