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補課費用直追住房按揭——地方兩會關注課外補習熱
新華社上海1月29日電題:補課費用直追住房按揭——地方兩會關注課外補習熱
新華社記者
隨著中小學陸續放寒假,各種課外培訓班又火了起來,這一現象也成為地方兩會關注的話題。課外補習雖不是新現象,但日漸走高的補課費用,讓很多家庭“不得不補”而又“苦不堪言”。應該如何緩解家長的焦慮?怎樣規范課外補習市場存在的亂象?代表委員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補習“競爭”不斷下移 補課費用直追住房按揭
1月26日是上海市中小學生放寒假的日子,但很多學生發現自己的假期并不輕松,幾乎被培訓班課程排滿了:一三五奧數,二四六英語……網絡上流傳的段子“上一秒母慈子孝、下一秒雞飛狗跳”,折射出了這種教育焦慮癥。
要緩解焦慮,就得課外“補補補”。所謂“學校減負、家長增負,校內減負、校外增負,公辦學校減負、社會培訓機構增負”,課外補習熱正呈現愈演愈烈之勢。
覆蓋面不斷擴大。中國教育學會發布的報告顯示,在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參加課外輔導的中小學生,占到在校生總數的70%左右。民進上海市委的一份提案顯示,通過對部分上海中小學家長的問卷調查,發現有84%的孩子參加課外輔導班,其中87%的孩子有數學輔導,69%的孩子有英語輔導……
“競爭”線不斷下移。上海市人大代表吳堅說,為了上“名校”,很多家長焦慮不堪,給孩子提前補習,補習的階段從初中升高中,降低到小學升初中甚至幼兒園升小學。
補課費用逐漸走高。“課外補習往往收費不菲,我身邊的一些80后白領夫妻,每月住房按揭還不到一萬元,但孩子的補課費已經快趕上這個水平,這大大加重了家庭負擔。”吳堅說。
民革廣東省委在一份提案中表示,上補習班拼的不僅是學生和家長的體力心力,更是家庭的實力。一些家庭相對困難的學生,被擋在補習班外,在和其他學生競爭時處于不利位置,造成了新的教育不公平現象。
從“補習”到“超前教學” 規范培訓市場呼聲高
究竟應該如何看待課外補習?應該說,其存在是基于巨大的市場需求。
“補課不是絕對的不好,關鍵是要去除盲目性和功利性。補課有科學文化類的也有藝術類的,在孩子有興趣的情況下,可以基于全面發展的需要開展‘學有余力’的補課。”上海市人大代表、大寧國際小學教育集團總校長徐曉唯表示。
民革廣東省委在提案中指出,課外培訓本來的定義是“補習”,但現今培訓機構早已經超越了“補習”的概念。“初中學高中課程、小學讀初中課程、學齡前認字過百”——這樣的超前教學,成為不少培訓機構的常態。“超前教學通過‘提前教、超綱教、變相押題’等手段,短期內快速提高學生成績的同時,違背了教育規律,也擾亂了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
安徽省人大代表、合肥師范附屬小學校長張紅認為,培訓機構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所開展的過度、過量的課外補習,既加劇了學生對于課外負擔重的“迷茫癥”,也助長了家長盲目擇校的“焦慮癥”。
代表委員們還認為,隨著信息獲取與交互越來越便利,望子成龍的家長們通過育兒論壇、微信群等渠道,進一步放大了群體焦慮。“部分培訓機構借助自媒體夸大宣傳,一些戶外大廣告牌也不斷占據家長眼球,形成視覺沖擊,這些現象值得有關部門重視。”徐曉唯說。
打擊違規辦學 探索“負面清單”
針對課外培訓市場的亂象,部分地方已出手整頓。去年下半年,上海市教育、工商等部門摸排發現,全市“無證無照”的教育培訓機構有1300余家,部分已進入關停階段。其后,上海又針對民辦培訓機構出臺“一標準兩辦法”,明確規定“嚴禁拔高教學要求、嚴禁加快教學進度、嚴禁增加教學難度”,倡導尊重教育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
近日召開的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也提出,2018年要出臺促進校外教育培訓機構規范有序發展的意見,探索建立“負面清單”制度和聯合監管機制。
上海市政協委員、上海大學教授李穎潔表示,現階段對課外培訓機構的監管主要是從事前許可、廣告宣傳等方面加強規范,查處取締無證無照非法辦學的單位和個人,接下來還應對培訓機構的招生簡章、開設課程、選用教材等實行備案制,加強監管“這口氣”不能松。
民革廣東省委的提案指出,現在相當一部分培訓機構是以文化咨詢公司等名義注冊的,教育部門監管起來難度大。對此,地方政府要統籌協調工商、文化、教育、人社等部門,依法依規進行合力監管。
針對孩子“減負”后多出來的時間和精力,民進上海市委認為,可以在學校增加一些活動課,并設置活動課專職教師的崗位,在辦學經費、師資等方面予以傾斜。同時,加大校外活動機構,如青少年活動中心的建設,培養孩子廣泛的興趣,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完)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課外 補習 培訓 補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