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破解“山寨建筑”需要文化自信
最近,杭州天都城“山寨”巴黎的報道引起很多人的關注和熱議。小城里,埃菲爾鐵塔、凡爾賽宮、雕像裝飾一應俱全……整個天都城和巴黎就“只差一條塞納河”。國內某些地方頻頻“山寨”其他國家名城,早已不是新鮮事。比如,廣東惠州“山寨”奧地利小鎮;河北石家莊“山寨”獅身人面像。歸根結底,“山寨建筑”層出不窮的背后,是一些地區在建筑風格上缺乏文化自信。
應該看到,一些地方跟風西式建筑,有其獨特的時代文化和經濟背景。為走出城市建筑風格“千城一面”的沉悶氣氛,近年來有些地方在新城建設時大量引入西式建筑風格,試圖以此體現雍容華貴的效果。應當說,文化自信并不排斥“兼容并蓄”,借鑒西方文化本無可厚非,但需要認清的是,絕不能讓以“西方”為“現代”,以“抄襲模仿”為“借鑒”的錯誤觀念成為某種風氣。
城市建筑既是物質文化形態,更是精神文化形態,蘊含著城市發展之魂。如果居住之地成為了無歷史、無文化的空殼,那我們又該如何自信地發展、詩意地棲居?尤其是,隨著生活水平的改善,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精神需求日益提高,如果還像過去一樣照搬國外建筑風格,結果很可能是做虧本生意。比如惠州的“山寨”奧地利小鎮,總投資60億元,幾年時間過去了,項目收入還不到成本一半。這從某個側面說明了我們要保持對自身文化價值的高度自信,市場也需要更多體現中華文化精髓、反映國人審美追求的作品。
經過多年發展,中國經濟創造了奇跡,也為文化藝術繁榮奠定了基礎,正在迎來增強文化自覺自信、展示中國風格氣派的關鍵期和黃金期。面對市場經濟大潮,面對網絡世界的洪流,我們的文化建設要穩得住心神,不為一時之利而動搖、不為一時之譽而急躁。我們要力戒“以洋為尊”“以洋為美”,在對話和傳承基礎上,通過比較、轉換、創新,把有特色的、能夠推動中國以至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中華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體現到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文化 自信 山寨建筑 破解 山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