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對外開放動力強勁 民生建設惠民暖心——2017年西北省區及內蒙古推進高質量發展觀察
新華社烏魯木齊2月2日電 題:對外開放動力強勁 民生建設惠民暖心——2017年西北省區及內蒙古推進高質量發展觀察
新華社記者 劉兵、石志勇、任會斌
2017年,新疆、陜西、青海、寧夏、甘肅西北5省區和內蒙古自治區經濟增速分別達到7.6%、8.0%、7.3%、7.8%、3.6%和4%,盡管甘肅、內蒙古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但傳統產業的去產能和轉型升級,為今后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動力。
西北五省區和內蒙古發揮“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的區位優勢,加快基礎設施建設,落實東聯西出和招商引資政策,使西部地區逐漸走向我國對外開放的前臺;同時,各省區致力提高教育、醫療、住房和社會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務水平,不斷增進各族群眾的獲得感。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結構優化
2017年,針對煤炭、鋼鐵、水泥等產業產能嚴重過剩的問題,新疆關閉退出煤礦114處,煤炭工業結構優化,煤炭企業效益穩步回升;取締“地條鋼”500萬噸;在全國率先淘汰32.5等級水泥,壓減產能3500萬噸。鋼鐵、水泥行業均取得2015年以來首次贏利的業績。新疆還推動財政支持48個重點技術創新項目,短電弧數控加工機床等項目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寧夏出臺“創新驅動30條”政策,狠抓產業轉型升級,通過培育發展新動能,降低經濟增長對高耗能行業的依賴,煤制油、高端鋰電池、差別化氨綸等項目陸續投運,現代煤化工、裝備制造、新能源等支柱產業增勢強勁。
陜西省統計局總統計師張燁介紹,2017年,陜西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速達12.5%,高于規模以上工業4.3個百分點,占地區生產總值的10.8%。其中,運動型多用途乘用車產量增長1.29倍,新能源汽車增長67.7%,太陽能電池增長66.7%,智能手機增長30.3%,工業機器人增長21.0%,增速均遠高于傳統工業產品。
“絲綢之路經濟帶”提速增效
西北五省和內蒙古向西開放優勢越發明顯,特別是交通逐步便利快捷、各項外貿優惠政策實施和中亞國家經濟回暖,帶動了各省區2017年進出口高速增長。
借助新疆、內蒙古連接中亞、歐洲的鐵路大通道,我國去年共開行中歐班列3673列,同比增長116%。如今,中歐班列烏魯木齊集結中心開行的班列,可到達中亞5國和歐洲17個國家的23個城市,出口產品包括服裝百貨、汽車配件、電子設備。
呼和浩特海關綜合統計處處長焦志軍說,隨著國內經濟穩中向好,新興市場開拓有力,2017年,內蒙古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貿易穩健增長,總額達611億元,同比增長27.5%,其中對蒙古國、俄羅斯進出口額均超過200億元。
甘肅2017年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額達135億元、增長32%,還與16個國家開展了33個產能合作項目。蘭渝鐵路的開通縮短了西南省區與“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對接距離,有利于甘肅和西南地區的經濟社會交流。
作為古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2017年,寶蘭高鐵的開通,將西安與蘭州之間的鐵路運行時間從七八個小時縮短至3個小時,同時與已建成通車的西安至寶雞高鐵、蘭新高鐵相接,形成了一條從西安至烏魯木齊全長2300多公里的“高鐵絲路”。
民生優先帶給群眾更多獲得感
西北5省區和內蒙古2017年紛紛將財政收入優先用于民生,貧困群眾就醫、就業、教育、住房和出行條件大為改善。
在青海省海東市平安區三合鎮索爾干村,60歲的謝桂清和兩個患有殘疾的兒子,2017年享受當地易地搬遷集中安置政策,從破舊的山上土木屋搬進了水、電、暖、氣齊全的兩室一廳安置房,再也不用擔心房子漏風受凍。而在青海,和謝桂清一家同樣享受易地搬遷集中安置政策的貧困戶共有2.5萬戶、9.2萬人。
青海省扶貧開發局局長馬豐勝說,去年青海還大力發展特色種養業、現代服務業、生態文化旅游業、民族特色手工業和新能源等“五大扶貧主導產業”,著力增強造血功能,實現扶貧開發、生態保護和改善民生多贏,全省有7個貧困縣、525個貧困村、15.8萬貧困人口脫貧摘帽。
2017年,寧夏將7成以上財力用于民生建設,年初確定的民生實事全部完成。其中,城鎮新增就業8.3萬人,新改建農村幼兒園220所,改造義務教育薄弱學校584所。此外,寧夏公立醫院全部取消藥品加成,鄉鎮遠程會診、村級標準化衛生室實現全覆蓋,并實現工傷保險制度、貧困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的全覆蓋。
內蒙古將重大生態工程項目和資金向貧困地區傾斜,8000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當上護林員;近4000名貧困家庭大學生享受每人每年1萬元資助;17.9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納入低保……一系列產業、生態、教育、健康、金融、異地搬遷等扶貧政策的推進,帶動內蒙古去年20萬貧困人口脫貧。(參與記者:王衡、張大川、于瑤)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內蒙古 省區 民生 增長 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