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站臺相聚的三分鐘抒寫著家國情懷
春運第一天,一則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廣告短片,刷爆了微信朋友圈,引起千千萬萬春運人的情感共鳴。導演陳可辛執導的這部名叫《三分鐘》的微電影,為大家講述了一次不同尋常的團聚——身為列車乘務員的女主角春節值乘的列車經過兒子所在的小城,列車經停三分鐘,小男孩在站臺上守候許久未見的媽媽,當他見到媽媽背誦乘法口訣的那一刻,許多人為之潸然淚下。
三分鐘,是列車停站的時間,也是微電影中故事情節鋪展的過程。片子將短暫團圓和職業特性濃縮在了這短短的三分鐘里,用屏幕上方的三分鐘倒計時和孩子背誦的乘法口訣碰撞出一種緊湊感,激發了觀眾對故事主人公職業和親情之間矛盾沖突的認知和理解。出發與抵達,離別與流連,都濃縮在這短短的三分鐘里;熱鬧與清寂,小我與大愛,都印刻在這短短的三分鐘里。遠行游子回家的熱望與渴盼,春運服務者的堅守與奉獻,在火車與站臺的連接中,輝映出流動中國的別樣圖景。
春節是中國人文化心理的集中體現,是一縷濃濃的鄉愁。每年到了這個固定的時間點,中國人仿佛歸巢的鳥兒一般,朝著家的方向,義無反顧地出發,風雨兼程,山川無阻。人們滿載著一年的收獲與感恩,抖落身上的辛勞和疲憊,回到最熟悉的那一方天地,去見最親近的那些人。路途再遠,也要回家。由此,引發了一年一度行色匆匆卻直擊心靈的春運敘事。一列列滿載而歸的春運列車,就是觀察人間百態的窗口。這其中,既能在行進中觸摸中國發展的脈搏,又能從流動里體會生生不息的情懷。正因如此,我們對春運的站臺和火車,充滿了敬畏;對那些默默堅守的春運工作者,充滿了敬佩。
火車拉來了團圓,也見證著別離。流動的中國,有人回家,必然有人離家;有人團聚,必然有人分離;有人離家越來越近,必然有人離家越來越遠。奮戰在春運戰線上的工作者是如此,急診醫生、環衛工人、執勤民警、消防戰士、戍邊軍人等特殊行業工作者又何嘗不是如此,當千家萬戶闔家團圓圍坐一起共享年夜飯時,他們放棄了一年中最隆重的與家人團聚的機會,在堅守職責中惦念親情,正是由于他們的默默付出,才有了節假日里祥和安定的節日氛圍和社會秩序。
萬家團圓時,他們在堅守,那些在節日期間加班加點、不分晝夜奮戰在一線的工作者,帶給了我們太多的感動。就如《三分鐘》微電影表達的那樣:靜默,隱忍,走心,似有千言萬語,卻又欲說還休。有太多的話語,無法在三分鐘里全部表達,唯有這列長長的火車,于蜿蜒穿行中訴說著心底的思念;有太多的情感,難以在三分鐘里完整呈現,就讓這個暖暖的站臺,日復一日地寄托著我們的依戀。
春運,既是一場向著團圓的抵達,也是一次面對未來的出發。呼嘯而過的火車,如同離弦的箭,迸射出人們對團聚的渴盼。站臺相聚的三分鐘,以散文詩般的筆觸,抒寫著國人的家國情懷。遠行的車票,通往團圓的終點;疾行的列車,就是似箭的歸心。每一段溫馨旅程的背后,必然有人為你負重前行。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三分鐘 站臺 春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