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患病有人管 大病防得住
廣東梅州探索“網”上健康扶貧路
人民政協網梅州2月12日電(記者李木元 通訊員侯丹)近年來,廣東省梅州市借力互聯網實施健康扶貧,使深處貧困地區的居民,也能通過互聯網享受了大城市大醫院的醫療服務。66歲的姚薦云就是受益者之一。
棉羊村位于平遠縣石正鎮的東南部,距離梅州市四十多公里。該村居民不足一千,以種植水稻、養殖生豬為主。姚薦云過去也是其中一員。近些年因勞動力下降、家境貧困,屬于村里的五保戶。幾年前被確診為高血壓后,這個無法治愈、需長期治療的疾病帶來的經濟壓力,對姚薦云及其家庭來說,可謂雪上加霜。
石正鎮衛生院正在開展遠程會診
在梅州,貧困村有349個,與姚薦云一樣的相對貧困人口有5.9萬戶,近16萬人,約占全省人口9.6%。對于以務農為主要經濟來源的村民來說,患病意味著沒有收入,意味著貧困隨之降臨整個家庭,不少像姚薦云這樣的村民患慢病幾年都沒有經過正規診治。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成為梅州市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攔路虎”。對于醫療資源不足的梅州,首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立足本市、借力全省,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到梅州。
2017年1月7日,廣州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梅州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局與微醫三方簽訂《關于“廣梅攜手,共同推進健康扶貧”合作框架協議》,在試點基層醫療機構部署互聯網精準健康扶貧軟硬件平臺,開展運營、宣傳、資源調配等一系列工作,推進廣州-梅州健康扶貧點對點幫扶工作的落地。
在平遠縣石正鎮衛生院、江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立互聯網精準健康扶貧接診點。通過接診點的遠程會診系統,實現了醫療資源的上下聯動,為接診點周邊15萬的老百姓提供遠程問診、會診、分級診療等服務,創造了便捷的就醫環境。其中,石正鎮衛生院接診點借助微醫廣州互聯網醫院捐贈的19臺健康一體機、一套遠程心電遙感系統,為594名貧困人口建立了電子健康檔案。
2017年7月24日,微醫廣州互聯網醫院與梅州市中醫醫院簽約合作共建區域醫聯體,為基層接診點提供本地二級醫院的轉診場所,初步形成了以中醫為特色的“鄉鎮衛生院”到“市中醫”到“省中醫”的“基層首診、雙向轉診、上下聯動、急慢分治”的分級診療服務體系和良好的就醫格局。
村醫為姚薦云監測血壓,并指導日常健康管理
覆蓋“市-縣-鎮-村”四級分級診療服務體系的建成,讓姚薦云不出遠門就“看到”了廣東省中醫院治未病中心的專家黃鸝,并得到明確的診治方案。每兩周村醫謝建云帶著健康一體機到姚薦云家里進行家訪,幫他測量常規身體指標,對飲食、用藥、作息等各方面進行指導。按照中央提出的目標,2020年年底,農村7000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所有重點縣全部減貧摘帽。然而,全國因病致貧與返貧的比例卻從不到40%提高到2017年10月的46%。
健康扶貧在整個脫貧攻堅戰里起到關鍵作用。國家15部委聯合發布的《關于實施健康扶貧工程的指導意見》要求,加強貧困地區遠程醫療能力建設,實現縣級醫院與縣域內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服務機構互聯互通,“探索通過縣鄉村一體化醫療聯合體等方式,提高基層服務能力,到2020年使縣域內就診率提高到90%左右,基本實現大病不出縣。”
借助微醫開發的遠程診療系統、醫聯體平臺,截至2017年年底,兩個接診點8名醫生共服務1080人次,向廣東省中醫院、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發起4次遠程會診,使38位疑難雜癥患者得到了遠程專家的診療服務。
“這種互聯網+的模式有效、快捷、方便,老百姓能得到實惠,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全國醫療專家的會診。” 石正鎮衛生院院長李仰平感慨道。
2017年微醫廣州互聯網醫院共建設20多家醫聯體,覆蓋廣東全省21個地市,通過互聯網技術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
依托微醫平臺的技術和烏鎮互聯網醫院2700多家醫院、22萬多醫生這個“巨大連接器”,微醫打出縣域互聯網醫聯體、互聯網+慢性病管理、急救網絡體系建設、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管理平臺建設等一系列“組合拳”,在河南光山縣、山西大寧和永和縣、陜西寧陜縣、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等全國各地探索互聯網助力健康扶貧。
編輯:趙彥
關鍵詞:健康扶貧 互聯網+ 遠程會診 梅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