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文聯等組織演出近百場 文藝扶貧改變村莊面貌
文藝演出
接地氣才能養靈氣
烏蘭牧騎,草原上流動的文藝演出團體。天作幕、地為臺,60年來,一代代烏蘭牧騎隊員迎風雪、冒寒暑,長期在戈壁、草原上輾轉跋涉,為廣大農牧民送去歡樂,成為全國文藝戰線的一面旗幟。
中國青年舞蹈演員李德戈景,舞姿瀟灑飄逸,酣暢淋漓,被稱為“草原舞仙”。身為烏蘭牧騎一員,李德戈景小有名氣。節日期間,他放棄城市舞臺和電視熒幕,回歸故里,服務牧民,成為“接地氣”的“基層舞者”。
奔走于基層、活躍于一線的李德戈景,除了演出,還為群眾普及民族舞蹈。同時,他也注重讓群眾在學習舞蹈的同時了解背后承載的民族文化。深入生活也滋養著李德戈景的創作靈感。
冬季的新疆塔城白雪皚皚,氣溫降至零下十幾攝氏度。李德戈景所在的文藝志愿者小分隊踩著近一米深的大雪,來到中哈邊境線上的“夫妻哨所”,為九年如一日堅守邊防哨所的民兵趙永勝、陳利夫婦送去了歌舞。舞蹈《祝你平安·夫妻哨》就在這一份感動中創作而成。
李德戈景表示,“習近平總書記給烏蘭牧騎隊員們的回信,這是一份榮耀,更是一種激勵。我們努力創作更多‘帶露珠’‘草香味’的優秀作品。”
文藝支教
用音樂表達情感
“滿天星星不眨眼,默默許下的心愿,照亮了前方路不再孤單。睜開眼勇敢一點,你看星星多耀眼,點亮了一個全新的世界……”歌手平安曾帶領他在吉林敦化第四小學支教時輔導過的10位學生共同演唱了公益歌曲《星星不眨眼》。清澈純凈的歌聲,朗朗上口的旋律,蕩滌著聽眾的心靈。
近年來,作為中國文藝志愿者,北到黑龍江寶泉嶺,南到海南三沙,都留下過平安的身影。
在志愿服務活動中,平安看到了貧困地區孩子對藝術的渴望,也看到了音樂帶給孩子們的改變。“很多貧困地區學校的孩子都是留守兒童,他們在情感上有很大的需求。而藝術能為他們提供抒發情感的渠道,給孩子們帶來真切的快樂。”
2017年,平安組建了文藝支教團隊“平安音樂教室”,與中國文聯合作,首批選定海南臨高、貴州三都、吉林敦化的三所學校開展支教活動。平安說,“每個月再忙,我都會抽出3至4天的時間來到課堂,教孩子們唱歌。”課堂之外,平安還為孩子們組建合唱團排練歌曲,一方面豐富孩子們的課余生活,另一方面也可發掘具有音樂天賦的孩子,為他們提供更好的學習和發展機會。
課堂上,平安是孩子們的音樂老師。生活中,平安是孩子們口中的“大哥哥”。
“在海南臨高,小朋友會給我寫各種各樣的紙條和卡片,他們會問我關于唱歌的問題,也會和我分享他們的小秘密。當然,也會表達對我的喜愛。”平安笑著說。
在音樂的陪伴下,孩子們變得愈發開朗和自信。這些難忘的經歷也給平安帶來了音樂創作的靈感。
平安的新專輯中收錄了兩首有關公益的歌曲:《乘著歌聲的翅膀》是與聽障兒童共同錄制完成的,他希望借助平靜、悠揚的歌聲為聽障兒童帶來力量。《姐姐》則講述了支教老師像姐姐一樣用心守護孩子的感人故事。
平安希望,未來能夠用音樂點亮更多孩子的未來,陪伴更多的孩子健康成長。
文藝扶貧
改變村莊面貌
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是秦巴山特困片區扶貧攻堅重點縣(區)之一。 武都境內山高溝深,具有“七山二林一分田”的特點,暴雨、冰雹、泥石流等自然災害頻發。1998年以來,中國文聯一直堅持對口幫扶武都區。
2016年,27歲的中國舞協干部汪楊申請駐村扶貧,來到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魚龍鎮上尹家村。身為村第一書記,汪楊思考,如何依托上尹家村的自身優勢,突出文藝的作用,讓文藝在脫貧攻堅中發揮重大作用?
汪楊規劃和組織了“送歡樂、下基層”以及文藝支教、專業培訓、輔導講座等各類文藝惠民服務項目,豐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改變了群眾的思維方式,有力促進了村民實現“精神脫貧”。
為了帶動村內百姓脫貧致富,汪楊帶領村內群眾,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高山戲為抓手,把文化發展、農民增收、民生改善和美麗鄉村建設緊密結合,努力打造上尹家村的旅游文化。不僅使村民精神面貌發生了變化,而且讓整個上尹家村的面貌也煥然一新。
汪楊認為,文藝扶貧是持久性扶貧,不僅做到“精神扶貧”,還要做到“經濟扶貧”,真正地把精神和經濟富裕帶給老百姓。
本版制圖:沈亦伶
編輯:楊嵐
關鍵詞:文藝 平安 扶貧 文聯 孩子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