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最政協 最政協
那片土地 始終牽掛于心
全國政協民宗委持續助推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精準脫貧這是一項時間十分緊迫、任務相當繁重的工作,亦是一場與貧瘠困苦賽跑的征程
到2020年,我國農村貧困人口要全部脫貧———
這是一項時間十分緊迫、任務相當繁重的工作,亦是一場與貧瘠困苦賽跑的征程。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講,這項工作“已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期”。
四川省黑水縣達古藏寨從半山腰搬到交通便利的山下 資料圖 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硬骨頭”在哪里,哪里就是新階段國家扶貧攻堅的主戰場,哪里就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重點和難點。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應該就是那個最難啃的“硬骨頭”。
那片土地,少數民族人口比例高、貧困程度深、生態環境脆弱,貧困問題、生態問題與民族發展問題交織。而那里,全國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多年來始終牽掛于心。田野村寨、高山溝壑、工廠車間、農戶校園……貧窮在哪里,全國政協民宗委調研組的身影就在哪里,察真情、看真貧、建諍言,提出的許多建議意見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關注和批示,并被國家有關部門借鑒和采納。
循著時間節點回望,那份濃情依然清晰可見—————
情系“烏蒙山”
貧困縣、貧困村、貧困戶,并不是一組組冷冰冰的數字,它背后意味著一家一戶因貧而困的生活。走近他們,正是希望準確反映他們的呼聲,幫助他們走上脫貧致富之路。
繼連續兩屆持續跟蹤調研、推動武陵山民族地區扶貧攻堅上升為國家戰略之后,全國政協民宗委持續發力,連續就“烏蒙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赴貴州、云南、四川進行調研,建言獻策。
自《烏蒙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2011-2020年)》和《關于創新機制扎實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意見》實施以來,烏蒙山片區減貧脫貧步伐加快:2011至2013年兩年間,片區貧困人口由765萬減少至507萬,減少了258萬,貧困發生率由38.2%降至25.2%。從整體上看,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各項工作開局良好、有序推進,但也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和困難。
交通閉塞之痛,調研組一路體會最深。片區交通主干道網絡尚未形成,縣、鄉、村公路等級低,部分自然村不通公路。“路通了,區域發展這盤棋才能活,這里的旅游資源、文化資源、特色產業才能真正走出大山。”調研組組長、全國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副主任杜鷹一路上反復強調。
為供子女讀書,很多村民遷到縣城或更遠的地方打工;有的小學一個班六七十個學生,兩個人的課桌擠三個人;鄉村教師周轉宿舍缺乏,生活非常不便……所到之處,教育資源嚴重匱乏讓調研組十分憂慮,片區教育、醫療等社會事業欠賬多,人口平均文化程度低,勞動技能不高,貧困呈現出代際傳遞、惡性循環的趨勢。“比如四川省烏蒙山片區,農村青壯年勞動力文盲、半文盲率高達15%。”委員們多次表示,“扶貧開發,產業是重點,交通是關鍵,教育是根本。”
針對發現的一系列問題,調研組進一步提出了明確烏蒙山片區扶貧攻堅總體思路、加大交通投入、優先發展教育、發揮金融服務在扶貧工作中的作用、繼續實施退耕還林工程、調整跨省區水電項目利益分配政策、建立國家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部級聯席會議制度等建議,建議得到國家領導人的批示。
“雙周會”上話扶貧
2015年9月24日下午,全國政協“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精準扶貧”雙周協商座談會召開。會議由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主持,國務院有關部委負責同志、全國政協委員和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圍坐一起,獻計獻策,氣氛熱烈。
本次雙周協商座談會由全國政協民宗委承辦。會議召開前兩個月,全國政協民宗委主任朱維群率調研組專程赴寧夏、貴州就該課題開展實地調研。在調研基礎上,14個片區的18位委員和專家又帶著深深的思考和沉甸甸的責任回到雙周協商座談會的圓桌前。專業背景不同,讓發言者從不同角度對關鍵性問題剖析得更深更透。
全國政協民宗委副主任王正福在發言中建議制定《扶貧開發法》,推動扶貧工作法制化、規范化、持續化;完善投融資政策,加大對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重大基礎設施、基礎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特色產業和技改投資項目的財政貼息力度。
全國政協委員范小建認為,應當用“大扶貧”的理念推進精準扶貧,努力實現相關部門的密切配合。“建檔立卡資料應由低保、教育、衛生、住建(農房)、扶貧等承擔社會保障任務的部門共享,同時實現扶貧與低保的深度融合。”
談到貧困地區教育問題,全國政協委員、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副市長計明南加深有感觸,“目前西藏建檔立卡貧困戶文盲率高達50.45%。教育部門應當出臺特殊優惠政策,引導發達地區優勢資源為貧困地區辦學,選派一批優秀教師到貧困地區支教。”
貧困人口多、基礎設施欠賬多、經濟總量偏弱、入學率偏低、跨區域合作欠缺……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面臨的一系列問題,猶如一根根利刺扎在每位發言者心上。2個多小時,大家格外珍惜發言機會,力求全面反映目前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精準扶貧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意見建議。
此次會議還有一個小插曲,原計劃當年11月下旬舉行的會期提前到了9月下旬,籌備時間縮短,任務卻沒有改變。責任與壓力并重,民宗委辦公室倒排“工期”,掛圖“作戰”,不僅提前制訂了計劃,將任務分解為座談、調研、征稿、發言遴選、發言修改等多個階段,還列出時間表,責任到人,確保工作有序推進。
圓桌前建言不止,圓桌外忙碌不斷,為的正是貧困線下,幾千萬百姓能夠真正脫貧,致富,奔小康。
易地扶貧搬遷關鍵在精準
2016年4月,圍繞全國政協常委會議議題,全國政協民宗委調研組赴廣西、甘肅,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貧困人口易地搬遷”開展調研。
為什么是這兩個地方?廣西有易地搬遷人口110萬人,甘肅有73.14萬人。這些人都處于“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的惡劣環境中,不具備基本生產和發展條件。在調研組組長朱維群看來,讓這部分人口通過易地搬遷實現脫貧致富,是扶貧攻堅戰的重中之重、難中之難。
調研組正是直面問題的解決而來。
要掌握第一手情況,不能靠空談,必須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開展調查研究。跨越兩大省份,歷時9天,粗略計算,調研組的足跡遍布兩省區30多個調研點。
調研組發現,由于搬遷區域主要分布在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和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搬遷對象主要居住生存環境差、不具備基本發展條件,以及生態環境脆弱、限制或禁止開發地區,易地扶貧搬遷工作非常艱難。此外,還面臨著搬遷用地緊張且項目建設稅費多、同步搬遷任務重、難以提供足夠就業崗位、邊民內遷存在矛盾等諸多問題。
易地扶貧搬遷是一個系統工程,關鍵在精準。調研組建議完善搬遷政策,允許地方用地方債、專項建設基金和長期低息貸款支付安置點土地征收費用。參照棚戶區改造項目辦法,制定出臺安置區建設和投融資平臺稅費減免政策。指導地方用好用活土地增減掛鉤政策,增強地方投融資主體還貸能力。
在和村民交談中,調研組聽到不少這樣的聲音:“要我們搬也行,但以后怎么生活?”“山外面那個環境不習慣,不適應。”……
委員們也有類似的擔憂,“要我搬”和“我要搬”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如果群眾不是自愿搬走,那他們還會再折返回來。為此,調研組建議加大后續發展扶持力度,要對搬遷群眾有針對性地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提高就業能力。對吸納一定比例搬遷群眾就業的企業,適當減免稅收。搬遷戶的管理應以安置地為主,通過加快產業發展和促進就業,縮短“兩棲”人口的過渡期,使他們盡早融入安置區社會。
監督性調研“把脈”精準扶貧
石月亮鄉米俄洛村、鹿馬登鄉麻甲底村、上帕鎮達普洛村……2017年4月14日至20日,整整一周,朱維群率全國政協扶貧監督性調研組深扎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貢縣的這幾個村莊里。連日來,他們走訪建檔立卡貧困戶、已脫貧戶共9戶,實地了解他們的生產生活情況,并與縣鄉村三級干部及群眾代表座談。
福貢縣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以傈僳族為主體的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98.3%。全縣7個鄉鎮中,有5個是貧困鄉鎮。2016年以來,福貢縣舉全縣之力推進扶貧攻堅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一些主要做法和經驗也得到調研組的肯定,比如嚴格按照查收入、查住房、查財產、村民評議、縣鄉鎮審定等規定程序,做好進村入戶、精準識別貧困農戶核查工作。“此次調研組走訪的9戶建檔立卡戶情況與報表反映的數據大體符合。”
不過,調研組也看到,福貢縣屬于典型的由原始社會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的“直過”民族聚居區,經濟社會發育程度低,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返貧率高,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艱巨,需要付出比其他貧困縣更大的努力。
把脈問診,對癥下藥。調研組針對分析出來的問題,逐一給出了政策建議———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培育穩定收入支柱產業、加大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支持力度、健全生態補償機制、重視貧困群眾精神脫貧問題等五項具體建議。
記者了解到,2017年4月,全國政協“實施精準扶貧中存在的問題和建議”監督性調研集中進行,整個調研設立了8個調研組,朱維群所帶領的正是其中一個調研組,此次調研也是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民主監督工作的具體實踐。圍繞全國政協常委會議議題,民宗委會同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組織委員赴15個省區市75個貧困縣,就“實施精準扶貧中存在的問題和建議”開展監督性調研,形成了45篇調研報告和1篇總報告,17篇大會發言,俞正聲對調研成果給予充分肯定。
帶著黨和國家的殷殷囑托,帶著履職為民的政協情懷,過去五年,全國政協民宗委持續奔走,傾情建言,就是為了到2020年能穩定實現扶貧對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的目標。當然,它一定能實現!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調研 扶貧 全國政協 精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