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8全國兩會專題報道>讀原創 讀原創
武義青委員:在更大履職平臺上體現責任擔當
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1日電(記者 高新國)“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不能忽視公共服務方面,教育是其中一項重要內容。”2月26日,河北省舉行住冀全國政協委員學習培訓會。會前,新任全國政協委員武義青成為媒體“圍堵”對象,京津冀協同發展仍然是他熱衷的話題。
網絡圖片
除了擔任河北經貿大學副校長,民建河北省委副主委、石家莊市委主委,石家莊市政協副主席等職務外,武義青還是全國經濟復雜性跨學科研究會執行理事長,河北省委、省政府決策咨詢委員會委員,省政府參事。
武義青是位不事張揚的專家,甚至有些不健談,但聊起他的數量經濟專業,反而“一反常態”,有時還不好“剎車”,他用數字和曲線構成的邏輯圖譜來表現研究成果,總能給人一種直觀、扎實、可靠的感覺,這也是他一貫堅持的研究原則。最近,武義青從碳排放視角研判經濟增長方式的論文發表,通過對2000-2013年間京津冀及周邊各省經濟發展各類數據對比分析,使京津冀三地經濟增長方式轉變著力點一目了然,并提出相應參考意見。
在河北,提及研究京津冀協同發展方面的知名專家,武義青絕對算得上其中一位。關于河北與京津之間的發展關系,武義青一關注就是20余年,見證了其間的政策變化和博弈。
從上世紀90年代河北省提出“兩環(環渤海、環京津)開放帶動”戰略開始,武義青就研究京津冀區域經濟發展問題,歷經京津冀都市圈、環首都綠色經濟圈、首都經濟圈、京津冀協同發展等戰略變化,領略了在“背靠大樹好乘涼”的區位優勢下,河北省自我突破謀求發展的持續努力。
但以往不論河北發展戰略如何調整,武義青都感到,“河北與京津之間似乎總有一種無形的屏障阻隔,一體化發展過多淪為概念”,直到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他終于為河北不再有“剃頭挑子一頭熱”的尷尬局面松了口氣。2012年匯編的《京津冀產業分工與合作機制研究報告》,詳細記錄了武義青和他團隊的研究成果,從京津冀城市定位、合作重點領域、合作機制建立等多個方面,闡述分析了京津冀區域產業發展現狀, 許多建議很具前瞻性,似乎多年前的研究是為“今天”做的準備。
為了更好服務于京津冀協同發展,在武義青的建議下,2013年河北經貿大學成立了京津冀一體化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同樣,在他的推動下,2014年1月民建河北省委成立了京津冀協同發展研究中心,這是全國范圍內成立較早的一個研究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中心。“京津冀協同發展不是一家的事兒。”武義青說,2015年北京大學、南開大學、清華大學、河北經貿大學、首都經貿大學共同成立了京津冀協同發展聯合創新中心。作為發起人之一,武義青表示,促進成立研究機構是基于一種高度的政治責任意識,想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發揮好智庫作用。
“有交流、有碰撞,才能增進共識。”現在京津冀三地舉辦的諸多推動協同發展論壇上,常常會看到武義青的身影,目的使提出的建議更加符合實際,起到更好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作用。為了讓更多的省內專家與京津專家進行交流,2015年武義青發起了京津冀協同發展正定論壇。同時,每年還會利用各種機會舉辦多個專項論壇。
武義青連任三屆河北省政協委員,在政協這個平臺上,他也多為京津冀協同發展鼓與呼。“找準京津創新資源與河北需求的契合點,通過著力打造協同創新共同體,推動形成區域創新發展新格局。”武義青說,創新需要引智,要先激活自己的創新活力。2016年,武義青提交的《河北省在科技創新上應有更大突破》的提案,成為促進河北省改變科研經費使用制度的重要推動力。他的《關于構建環首都低碳經濟帶》《關于攜手中關村提高河北省創新能力建設》等提案,也都對促進京津冀區域經濟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
談及新任全國政協委員感受,武義青表示,有了更大平臺就會有更大責任,感到肩上沉甸甸的。除了繼續關注京津冀協同發展方面的問題,武義青告訴記者他還就中小學法制教育、網購食品安全、互聯網海外代購監管等提出意見建議。“一定在全國政協這個大平臺上,履行好委員職責,體現出更大的責任擔當。”武義青說。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京津 發展 協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