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8全國兩會專題報道>讀原創 讀原創
劉偉委員:讓人工智能成為“城市交通大腦”
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2日電(記者 林儀) “城市交通擁堵現在不僅是一線大城市的‘痛’,一些三四線城市也變得越來越‘堵’。”為了治堵,近年來國家和各級政府也紛紛采取了各種措施,如限牌、限號,發展公共交通等,但仍然無法從根本上解決擁堵“頑疾”。對此,全國政協委員劉偉建議,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從源頭和整體規劃上加強城市交通治理,讓人工智能技術成為新時期城市治理的一劑“猛藥”。
網絡圖
今年“兩會”期間,劉偉帶來了《關于進一步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加強城市交通治理的建議》。他建議,應大力推廣城市交通大腦,用人工智能管理城市交通。面對增長迅速的海量數據,需大力推廣和部署“城市交通大腦”,用人工智能管理城市交通,將所有人、車、路信息都接入系統,采集、調度、管理等都由“城市交通大腦”指揮完成。“實現城市車輛基本無人駕駛,交通管理系統基本無人操作,人們感覺不到它的存在,就像感覺不到擁堵的存在。”劉偉對“城市交通大腦”的落地充滿了期待,他表示,瑞典的斯德哥爾摩、美國的舊金山等城市已經在應用,我國安徽省的宣城市也開始嘗試這種城市交通治理新思路。
劉偉認為,要從各層面加強交通應用方面的創新意識。從政府層面來講,各級政府應圍繞建設交通強國這一國家發展戰略,制定相應政策積極推動當地交通事業發展;政府與交管部門要增強創新意識,一方面要去除保守自封,“求穩不求新”的觀念。再者,應當健全“容錯”機制,讓職能機構敢干,愿意干。對于科技企業而言,作為創新的主體,在交通技術創新研發上,要建立產學研用體系,以落地應用為出發點積極創新,真正發揮科技的力量解決城市交通治理問題。
“在城市交通綜合治理上,既離不開大數據等科技手段的有力支撐,也離不開全社會交通資源統籌利用機制。”劉偉建議,政府要協調推進,建立政企合作的公共服務和市場運營相結合的長效機制;利用社會渠道擴大公眾服務面,構建政企聯動的一體化出行服務體系,使交通參與者、運載工具、交通設施、交通環境這四大要素要達到全面動態感知的理想狀態。“只有當政府部門、交通運營企業、互聯網企業、社會公眾等共同參與,建立全社會交通資源統籌利用機制,才能從根上治理‘交通病’。”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企業 交通 城市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