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聚焦點聚焦點
郭樹勇:新型國際關系 世界秩序重構的中國方案
作者: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院長、教授 郭樹勇
新型國際關系是新時代由中國倡導的應對全球治理危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發展潮流的國際政治模式。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上強調,“中國將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恪守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堅定不移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上發展同各國的友好合作,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新型國際關系是客觀歷史進程與人類理想追求相統一的結果。從實踐上講,它是對過去400年以資本主義強權政治為核心內容的國際關系和以意識形態陣營對峙和冷戰思維等為重要特征的兩極體系國際關系格局的超越;從理念上講,它體現了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和廣大發展中國家對于新時代國際關系的期待。
一、 應對全球治理危機、建立持久和平的時代呼喚新型國際關系
近年來,國際關系正在經歷轉型發展,一個突出的特點是經濟全球化進一步調整、全球危機整體性呈現、全球治理格局亟待重塑,多領域的全球治理危機將國際關系推入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立世界持久和平為重要任務的新時代。一方面,經濟全球化進入了新的歷史時期,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預見的經濟全球化圖景更加全面地展現,基于各民族、各國家的政治考慮進一步讓位于基于全人類和世界整體的政治考慮。另一方面,全球性問題和治理危機以史無前例的形式出現。全球治理實質上是旨在治理由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或伴生的全球性問題或全球公共物品缺失等挑戰或危機的國際行動。當前,人口的爆炸性增長仍然在繼續,全球失衡現象從經濟政治和社會多維度展開,世界性資源儲備面臨枯竭,自然生態受到嚴重破壞的趨勢沒有得到扭轉。恐怖主義、分離主義和極端主義正不斷以新的形式挑戰地區政治秩序。為了人類的未來,國際社會應當團結起來,以適應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的政治組織形式應對上述全球性挑戰,而只有在國家間實現了新型國際關系,人類命運共同體才能實現。這是建立世界持久和平的關鍵時刻和時代背景。因此,應對全球治理危機呼喚新型國際關系,這是關乎人類命運的歷史性選擇。
由于近現代國際關系是從歐洲政治經濟文化關系演化而來的,并在北美得以強化,實際上長時間形成了以歐美為中心、亞非拉為邊緣的國際體系。因而,由西方發達國家建構起來的國際關系帶有濃厚的歐美文化痕跡和意識形態色彩,歐美中心主義、權力對抗意識、文明沖突理念十分明顯,核心是競爭發展。冷戰結束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國際政治出現了一系列新變化,最積極的變化就是新興大國群體崛起,并日益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央。可以確信,到2030年,當前大部分由西方主導的國際機制都將實現轉型,新興經濟體會在其中發揮重要作用。這些新興經濟體有著不同的文明背景,大多經歷過西方列強殖民壓迫,期待推進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的共同發展,能夠提出也有能力實踐不同于歐美國家的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發展理念。
二、 新型國際關系思想的三重政治邏輯
習近平同志的新型國際關系思想是一個不斷完善、內容豐富的思想體系。2014年6月,習近平同志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表60周年紀念大會上對建設合作共贏美好世界作了內容豐富的闡述。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他將新型國際關系的內容進一步系統化和科學化,在強調了“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和合作共贏”,分別從社會維度、倫理維度和經濟維度對新型國際關系作了系統的闡述。
1. 新型國際關系思想的政治學邏輯:主張相互尊重而不是以大欺小、以富欺貧。
“相互尊重”是新型國際關系的政治學邏輯,是國際社會對國際關系行為體平等交往和良性互動的基本要求,也是國際關系民主化的出發點。早在新中國成立之初,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就從國際社會基本原則和中國傳統文化包容共生等特征出發,特別強調“相互尊重”在國際關系中的作用,提出了以相互尊重主權與領土完整為首要原則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新時代進一步提升“相互尊重”理念在國際關系原則中的地位,擴大“相互尊重”的精神和文明方面的內涵,主要是強調要從根本上破解強權政治的邏輯。相互尊重的實質是認可對方的權利與能力,承認國際社會的互為建構性,承認良性互動的國際價值,反對以勢壓人。
首先,堅持主權平等是相互尊重的核心內容。習近平同志指出,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侵犯,各國應該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各國的事務應該由各國人民自己來管。尊重各國自主選擇的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反對出于一己之利和一己之見,采取非法手段顛覆別國合法政權。
其次,堅持包容互鑒是相互尊重的重要方法。習近平同志指出,“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人類歷史告訴我們,企圖建立單一文明的一統天下,只是一種不切實際的幻想。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我們要倡導交流互鑒,注重汲取不同國家、不同民族創造的優秀文明成果,取長補短,兼收并蓄,共同繪就人類文明美好畫卷。
第三,反對以大欺小是確保相互尊重的底線思維。在全球治理危機情況下,需要鼓勵大國擔負更多更大的國際責任,鼓勵擁有特殊資源的國家發揮特殊的作用,可是,不能人為制造新的國際關系不平等。必須防止大國和特殊資源的國家以己之長,欺他之短,以提供所謂的“國際公共物品”,提供“人道主義援助”或者建設“民主和平”等為名,強迫其他國家做不情愿的事情,回到強權政治的老路。國家無論大小、貧富、強弱都應當一視同仁,平等相處,才能團結一致應對共同的全球危機。
2. 新型國際關系思想的倫理學邏輯:主張公平正義而不是一家獨占或“雙重標準”。
公平正義是新型國際關系的倫理學邏輯,也是國際關系合理化、國際關系法治化的倫理要求。中國共產黨人提出的公平正義,針對當今國際政治不平衡的倫理難題和東方國家參與全球治理的現實情況,重點強調了三個方面。
首先,公平之要在于公心。習近平同志指出,“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好的全球治理要有一顆國際事務的公心。壟斷國際事務的想法是落后于時代的,壟斷國際事務的行動也肯定是不能成功的。
其次,正義之要在于法治。要以國際法治來保障國際政治的公平正義。習近平同志指出,“法者,天下之準繩也。”各國都應該依法行使權利,反對歪曲國際法,反對搞“雙重標準”,武斷曲解國際法意,反對以“法治”之名行侵害他國正當權益、破壞和平穩定之實。
第三,公平正義重在正確的義利觀和安全觀。新型國際關系的“新”,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更加從全局、均衡和長遠的角度對待國際社會不同群體不同要求,特別是對于大國特別是新興大國的發展中國家戰略提出了新的倫理要求,其中最重要的是習近平同志十分重視的正確的義利觀,既要平等互利,又要“義”字當先,可以采取“親誠惠容”等方針處理與發展中國家的關系。由于安全關系是最基本的國際關系之一,新型國際關系也包含了新的和平主義倫理價值。習近平同志指出,熱衷于使用武力,不是強大的表現,而是道義貧乏、理念蒼白的表現,強調不能一個國家安全而其他國家不安全,一部分國家安全而另一部分國家不安全,更不能以犧牲別國安全謀求自身所謂絕對安全。
3. 新型國際關系思想的經濟學邏輯:主張合作共贏而不是贏者通吃的“零和游戲”。
合作共贏是新型國際關系的經濟學邏輯,也是國際關系民主化和合理化的重要內容。新型國際關系的共贏邏輯不但借鑒并超越了中國古代的和諧理念、中庸理念以及歐美當代新制度主義的雙贏理論,它更多地代表了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新興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進行國際經濟合作的成功實踐。
首先,達致“美美與共”的新境界。具體地講,就是追求“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共同發展目標。以多贏、共贏新理念,替代你輸我贏、贏者通吃的舊思維,堅持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原則而非零和博弈的思維方式。
其次,堅持共同發展的新理念。要共同維護和發展開放型世界經濟格局,反對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反對任何以鄰為壑、轉嫁危機的意圖和做法。
第三,實行平衡普惠的新原則。“合則強,孤則弱。”應該把本國利益同各國共同利益結合起來,努力擴大各方共同利益的匯合點,不能這邊搭臺、那邊拆臺,否則無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無法團結起來應對全球治理危機。
三、 倡導新型國際關系實質上提出了世界秩序重構的中國方案
中國作為新型國際關系思想的首倡國,實質上是在進行新時代的國際社會動員。
首先,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指導思想推動世界秩序的目標與方向更趨合理。
過去歐美提出的“民主和平論”“霸權穩定論”,雖然在學理上聲稱反對強權政治,但在實踐上并沒有使冷戰時期和冷戰結束后的國際關系擺脫強權政治特征,關鍵原因是沒有從整體上考慮新興經濟體和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政治訴求、經濟利益和倫理追求。習近平同志從全球治理大勢出發,科學判斷國際關系規律,正確提出并不斷豐富發展了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深刻指出“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里,生活在歷史和現實交匯的同一個時空里,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在黨的十九大上,習近平同志將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體系化、理論化:從目標上明確了“五個世界”建設,即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這五個世界是人類共同擁有的美好愿景;從原則上明確了新時代經濟全球化的五個方向,即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經濟全球化只有朝著這五個方向發展,才能克服全球失衡的問題,這五個方向也是新型國際關系的方向;從內容上提出了新的文明交流觀,即三個“文明超越”: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以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上述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系統地回答了未來世界政治發展的目標、方向等問題,是構建新型國際關系的指導思想。
其次,依靠全球伙伴關系網絡解決世界秩序“有效制度供給不足”問題。
當今國際政治中不缺制度,缺的是公正合理而又有效的制度,因此,可以稱為“有效制度供給不足”。構建新型國際關系亟須一種不同于以往的關系模式,即伙伴關系模式。伙伴關系是彼此友好合作的關系,它強調不奉行零和規則,不針對第三方,因而與體現舊式國際關系的盟友關系有著本質的區別,后者實際上是強權政治、均勢政治和集團政治實踐或者思維的產物。建構起真正的伙伴關系是人類命運共同體建成的基本標志之一,也是新型國際關系的重要支撐因素。構建系統有序的全球伙伴關系,要堅持大國外交、周邊外交、發展中國家外交、多邊外交全面拓展,有計劃有步驟地建設好各類伙伴關系及其機制;更加重視利用好二十國集團、上海合作組織、金磚國家等多邊國際機制,實質性地參與地區治理和全球治理,從多種全球性伙伴關系機制中獲得為外交使命和綜合國力相匹配的規則權、話語權,為建立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和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及其相應的世界秩序,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
(本文是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建黨100周年研究系列重點課題“中國共產黨的全球秩序與全球治理觀念變遷”[2017DHC002] 的階段性成果)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國際關系 中國方案 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