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8全國兩會專題報道>要聞 要聞
2017年中國經濟答卷亮眼:含金量更足 著力點更準
轉型升級動真格(把脈高質量發展)
本報記者 陸婭楠 歐陽潔 丁怡婷 孫 超
于秀明代表:中國經濟穩中向好,好于預期,發展含金量更足,是名副其實。
陳康平代表:經濟增長實現了從主要依靠工業帶動轉為工業和服務業共同帶動,從主要依靠投資拉動轉為消費和投資一起拉動。
宋鑫委員: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
張勁委員:抓住新矛盾,破解新問題,要把眼光從數量投到質量,從速度轉向效益,在轉型升級上動真格。
李東生代表: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把自主創新作為第一動力,以人才作為第一資源,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
2017年,我國經濟總量超過82萬億元,穩居世界第二位;GDP增速6.9%;萬元GDP能耗同比下降3.7%;規模以上企業營業利潤增速超20%……去年的經濟數據依然是兩會的熱門話題,“高質量發展”則成為熱門話題中的熱詞。
代表委員們一致認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特別是2017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砥礪奮進,攻堅克難,經濟運行穩中向好,好于預期,開啟了高質量發展新征程。
含金量更足
2017年中國經濟答卷亮眼。看規模,逾82萬億元的經濟總量,占世界經濟總量的15%左右,比重較5年前提高3個百分點以上;看速度,GDP同比增長6.9%,不僅實現自2011年以來的首次增長加速,也改變了經濟增速多年來單向放緩的狀況。
“說中國經濟穩中向好,好于預期,不僅是增速回升,更是經濟結構不斷優化、企業效益持續提升,發展含金量更足,是名副其實。”江西省鷹潭市市長于秀明代表說。
中國經濟發展的韌性更強,穩定性更足。2013年至2017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1%,高于同期世界2.8%左右的平均增長水平。在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的同時,就業、物價、收入等民生指標表現不俗,經濟始終運行在合理區間。
2017年,我國經濟穩中向好態勢更趨明顯,國內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6.9%,增速比上年加快0.2個百分點;城鎮新增就業1351萬人,比上年增加37萬人,超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連續10個月低于5%,處于2012年以來的低位。
中國經濟發展的結構更優,協調性更強。“去年經濟的亮點,還是積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主動引導和推動經濟結構優化升級,使經濟增長實現了從主要依靠工業帶動轉為工業和服務業共同帶動,從主要依靠投資拉動轉為消費和投資一起拉動。”晶科能源控股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兼執行董事陳康平代表說。
看產業結構,服務業持續較快發展,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帶動作用與日俱增。2012年服務業增加值首次超過第二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第一大產業,占GDP的比重不斷提升,2017年提升到51.6%,比第二產業高11.1個百分點。
看需求結構,2013年至2017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為56.2%,高于資本形成總額貢獻率12.4個百分點,其中,2017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8.8%,比資本形成總額高26.7個百分點。消費成為名副其實的經濟增長主要動力。
“更重要的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民生改善成效卓著,人民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不斷增強。”中國黃金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宋鑫委員說。
2013年至2017年,中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實際增長7.4%,高于同期GDP增速0.3個百分點。黨的十八大以來,6600多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2017年,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地區PM2.5平均濃度分別比2013年下降39.6%、34.3%和27.7%。天更藍、水更清、腰包更鼓……中國人在奔向全面小康的道路上闊步前進。
著力點更準
辦好中國的事,關鍵在黨。黨對經濟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是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優勢。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審時度勢,科學判斷,正確決策,真抓實干,才使我們擁有了這份令人驕傲的成績單。”宋鑫說,今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改革開放40周年,只要我們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大力推進改革開放,一定能交出一張滿意的經濟答卷。
保持戰略定力,因勢而謀。代表委員們一致認為,站在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戰略定力,堅持底線思維,把主動防范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動去杠桿,確保了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得到增強,確保了中國經濟穩中有進,穩中向好。
堅持問題導向,真抓實干。經過近40年的高速發展,中國人均GDP超過8000美元,已屬于標準的中等偏上收入國家。“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抓住新矛盾,破解新問題,要把眼光從數量投到質量,從速度轉向效益,在轉型升級上動真格。”雪松控股董事局主席張勁委員說,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這為民營企業保持戰略定力、堅守實體經濟增強了信心。
幸福感更多
高質量發展,創新是引擎。隨著要素成本上升、環境約束更加嚴峻,沿用傳統的政府主導、要素投入、投資拉動的增長方式,不僅無法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還會加劇結構性矛盾,累積系統性風險。
“在國際經濟競爭日益激烈的新形勢下,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把自主創新作為第一動力,以人才作為第一資源,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中國經濟要以智能、互聯網技術來提升傳統工業的競爭力。”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代表認為,目前,第四次工業革命浪潮日新月異,人工智能、5G、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等新技術迅速發展,深刻地影響未來經濟形態。“誰先擁有‘互聯網+智能制造’的新型制造業,誰就將在新一輪國際競爭中處于領先地位。”
高質量發展,協調是關鍵。目前,我國各區域各領域各方面發展還不夠平衡,傳統行業產能過剩與優質供給不足并存。
“必須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五大重點任務為抓手,堅持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實現供需在更高水平上的動態平衡,促進城鄉、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宋鑫說。
高質量發展,綠色是底色。高質量發展是資源節約、生態友好的發展。經濟增速再高,產品供應再豐富,沒有綠水青山好空氣,也不是百姓心中的全面小康。“做大‘金山銀山’的同時,更要守護‘綠水青山’。中國要走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水平提高相輔相成、相得益彰之路,離不開發展綠色經濟,推動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于秀明說。
高質量發展,開放是必由之路。經過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我國經濟已經深度融入世界經濟。“中國的高質量發展是國際化的高質量發展。要在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和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必須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李東生說。
高質量發展,共享是根本。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推進高質量發展的落腳點。我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的任務還很艱巨;2017年全國居民收入基尼系數超過0.4,還有相當一部分群眾為上學、看病、養老而焦慮苦惱。代表委員們一致認為,高質量發展一定是全民共享的,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擼起袖子加油干,讓人民群眾收獲更多安全感、幸福感。
編輯:周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