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8全國兩會專題報道>委員發言>第1次發言 第1次發言
王榮:支持粵港澳聯手打造世界級大灣區
3月8日,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這是王榮委員作《支持粵港澳聯手打造世界級大灣區》的發言。新華社記者 張領 攝
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央一系列重大舉措,彰顯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堅持“一國兩制”、保持港澳長期繁榮穩定、深化改革開放的遠見卓識和堅定決心。中共十九大報告進一步指出,要支持香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粵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等為重點,全面推進內地同香港、澳門互利合作。在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之際,在國家主席習近平親自見證下,《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正式簽署,由此,這一國家戰略開始踐行。2018年,舉世關注的港珠澳大橋及廣深港高鐵也將開通運行,粵港澳一小時生活圈正在形成。
當前,全球經濟總量約60%來自港口海灣地帶及其直接腹地。粵港澳大灣區人口聚集度高、經濟潛力大,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海港群和空港群,制造業發達、產業鏈完整,極具條件成為世界級灣區,為我國參與國際經濟競爭提供重要支撐。為此,提出六點建議:
一是建立國家層面的協調機制。粵港澳處于“一國、兩制、三關區”體制機制框架之下,形成的局面往往是:會晤對話多多,禮節客套繁縟,務實推動乏力,整合機制缺失。為此,必須強化國家層面的協調,破解體制機制束縛。建議設立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協調機構,由國家領導人牽頭,國家有關部委和粵港澳三地政府參加,統籌協調大灣區建設規劃編制及實施中遇到的問題,加強頂層設計,研究制定具有突破性創新性的政策措施,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促進港澳長期繁榮穩定,輻射帶動泛珠三角區域乃至全國的經濟發展。
二是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創新。以改革開放40周年為契機,支持大灣區先行先試,在區域內進一步實現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要素暢通流動。改革口岸設置、驗放等政策,提高貨物和人員通關效率。推進投資便利化和貿易自由化,建立安全高效便捷的綜合監管新模式。支持廣東自貿區設立自由貿易港,實行國際通行的自由貿易政策和更高標準的貿易監管制度。擴大內地與港澳金融市場雙向開放與聯通,培育金融合作新平臺,建設國際商業銀行,推動基金、保險等金融產品跨境交易。
三是推動協同創新打造全球創新高地。充分利用港澳人才、資金、國際化程度高等優勢,支持粵港澳聯手打造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在大灣區布局建設一批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創新平臺,做實做強粵港澳高校聯盟,加強高等教育協同創新,消除科創資金流動障礙,促進科創人才更加便利交流交往。支持共建科技園和各類大數據平臺,鼓勵高校、研究機構在大灣區建立產業研究院、孵化器。推動國家和粵港澳三方共同設立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基金,支持科技創新和重大項目、平臺建設。
四是加強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優化大灣區的港口、鐵路、機場、城市軌道交通網絡布局,共建世界級國際航運物流中心和多向通道網、海空航線網、快速公交網,加快推進港口資源優化整合,加強區域內機場合作,形成優勢互補、互惠共贏的港口、航運、物流設施和航運服務體系,增強整體國際競爭力。
五是推進公共服務配套銜接。港澳青年在內地就讀就業逐年增加,建議適當放寬其在內地購房限制,簡化就業審批規定,建設粵港澳青年創業區,提供港澳模式公共服務,為港澳青年就業創造更多機遇。加強在建校辦學、環境保護、衛生防疫和治安管理等方面合作,共同營造宜居宜業的良好環境。
六是廣泛發動社會力量參與。加強大灣區工商界、學術界和行業協會等的合作交流,增進文化認同、促進民間交流。發揮各級政協大團結大聯合功能,密切與港澳各界特別是青年社團的團結聯誼,支持港澳政協委員履職盡責,合力推動港澳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讓港澳同胞共擔民族復興責任、共享祖國偉大榮光。
編輯:張萌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