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8全國兩會專題報道>委員發言>第1次發言 第1次發言
李稻葵:中國經濟如何跑好高質量發展的馬拉松
3月8日,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這是李稻葵委員代表無黨派人士界作《中國經濟如何跑好高質量發展的馬拉松》的發言。新華社記者 張領 攝
中共十九大描繪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我國經濟從2018年到2050年還要跑一個馬拉松。那么,怎樣才能跑得好、跑得漂亮,怎樣才能實現我國經濟的平穩、可持續、高質量發展呢?仔細考慮歷史經驗和經濟發展的基本規律,以下三點值得深思。
第一,絕不摔跤、崴腳、岔氣,嚴防重大波折。
重大波折可能來自于金融風險。從歷史上看,1929年到1933年的世界金融危機,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拉丁美洲歷次金融危機,1997年到1999年的亞洲金融危機,以及日本資產泡沫破裂后所發生的金融恐慌,每一次都讓相關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倒退十年甚至二十年。
當前我國面臨的經濟金融風險主要有兩個:一是實體經濟負債規模較大,而且隱含較多的不良負債,應該利用好當前宏觀經濟企穩向好的時機,及時清理。二是我國金融資產的流動性太強,現金、銀行存款和理財產品的總量已經大約172萬億人民幣,與GDP相比超過200%。這些隨時可變現的資產會導致整體金融體系的穩定性較差。因此,要從根子上改革,調整金融產品結構,引導儲蓄者直接持有流動性低一點的債券或其它證券,提升金融穩定性。
重大波折也可能來自于我國經濟的供應鏈對外依賴度非常高。一些重要的上游產品,包括芯片、原油、天然氣,高度對外依賴而且來源比較集中。需要提防1971年到1973年的石油危機式的風險。要從現在開始,適當減依賴度、增多元性、增儲備。
第二,邊跑邊提前補水,不斷提前解決一些制約未來發展的基本問題。
一個是勞動力素質問題。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升級,我國勞動力的競爭對手將是歐、美、日、韓等發達國家的勞動者。產業和就業能否留在國內,就要看我國勞動生產率能不能夠比得過這些發達國家。另外,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的勞動者還要競爭得過那些逐步具有人工智能的機器,還得干那些機器做不來的事。從現在開始,我們要具有前瞻性地加大教育投入,尤其初中以及高中階段基礎性教育,不僅提高數理化等硬知識,更重要的是人工智能和技術所難以復制的人文社會等綜合軟素質。
另一個是人口老齡化問題。短期來看,應該適當地鼓勵人口生育。更重要的是,要有徹底的思維轉變。今天很多六七十歲的老年人,其經驗積累、技能保持、身體狀況,比20年前的50多歲的中年人還要好。老齡人口有含金量,應該通過改革,鼓勵他們自愿參與社會勞動,化壓力為動力。
第三,利用好馬拉松路線上的上坡、下坡,要善于用好正常的經濟波動。
市場經濟有它自身的波動規律。150年前,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已經深刻地揭示了市場經濟內在的導致其不穩定性的矛盾。如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偉大實踐,就是通過發揮政府的作用,從根子上解決馬克思所論述的基本問題,但不等于說政府應該完全抹平市場經濟的波動,相反應該用好經濟波動。
利用好經濟波動就好比中國傳統醫學所說的“冬病夏治,夏病冬治”。一個優秀的馬拉松選手,上坡時減速、調呼吸,下坡時加速、調肌肉。經濟形勢好的時候,加強監管,幫助金融體系“排毒”,提高效率;當經濟不好的時候,多做一點公共投資,多補短板。
我們有充分的信心,積累了40年改革開放寶貴實踐經驗的中國人民,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引領下,2018到2050,一定能夠再跑出一個漂亮的經濟發展馬拉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一定能夠實現!
編輯:張萌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