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8全國兩會專題報道>讀原創 讀原創
“土派”與“海派”
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12日電(汪俞佳)“是不是國外回來的人才就一定比國內人才優秀?”12日上午民盟界別小組討論上,鄭永飛委員拋出的開場問題,讓會議氣氛很快熱絡起來。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網絡圖片
但什么原因讓這位擁有國外留學背景的“海派”,甘愿為“土派”說說話?委員們投來好奇的目光。
“改革開放初期,我國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科技人才極度匱乏,在此情況下,國家大力引進海外人才并給予更優厚的政策扶持,確實起到了積極作用。”鄭永飛擔憂的是,國家及地方政府的人才引進政策,對“海派”明顯更加優惠,有的甚至只面向“海派”,“我身邊就有人抱怨,只要是國外回來的,就能享受特殊津貼和一大筆科研經費。”“土派”的不滿,并不是因為害怕和“海派”直接競爭,而是因為政策傾斜所造成的機會不平等,讓他們輸在了起跑線上。
“海派”與“土派”之爭,背后揭示的正是政策的不公。“到底有多大本事,不是一個‘帽子’說了算,海外經歷固然重要,但能力能重要!”在鄭永飛看來,經過這些年的培養,“土派”的科研實力快速成長,也可以做出世界一流的研究成果。
“鄭委員的發言我積極響應。”同樣具有海外留學背景的田剛委員也站到了“土派”這一邊,“我有兩個博士生,專業非常優秀,但他們已經明確告訴我今年要申請出國,為什么?”
好奇的目光又齊刷刷轉向田剛委員。“青年人才最關注的是發展機遇,這種不公平的人才政策,只會讓更多科研素質好、創新能力強的本土青年人才去海外‘鍍金’,可他們出去后會不會回來?人才流失的風險又誰來擔?”田剛的語氣略帶憂愁。
“我們應該協調好引進海外人才與用好國內人才的關系,避免出現‘外來和尚會念經’的片面認識。還要重視國內高層次人才的培養和選聘,在人才選拔上以能力為準繩,尤其要給予本土青年人才更加公平的競爭機會。總而言之,政策的出臺應該要最大限度激發國內各級各類人才的創新創業活力,防止‘招來女婿氣走兒子’。”田剛說完,委員們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中國的強大靠創新,創新靠人才。習近平總書記7日上午在參加廣東代表團審議時強調,“本土人才、海歸人才要并用并重,使他們在報效祖國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
這顆“定心丸”,是委員們的共同期待,也是為之奮斗的動力和愿望。
編輯:吳靜怡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