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一朵油菜花背后的鄉村振興
新華社北京3月16日電 題:一朵油菜花背后的鄉村振興
新華社記者白田田、郭強、張海磊
陽春三月,陌上花開。隨著油菜花由南向北染黃大地,各地油菜花節競相登場,游客紛紛前來賞花,一些偏遠山村也成了“網紅村”。一朵小小的油菜花,不知不覺描繪出農村美、農民興、農業富的鄉村振興美好圖景。
花開了,農村面貌扮美麗
“金黃燦燦染三春,映日搖風自散馨。”為期40天的第五屆四川廣漢油菜花季正在進行。驅車行駛,路兩旁金黃色的油菜花仿佛黃顏料打翻在川西大地,與遠處的農家樂相映成趣,宛如一幅幅田園風景畫。
然而,僅在幾年前,這樣的農村可能還是另外一番景象。每年春耕之前,農田里殘留的是一茬茬枯萎的水稻秸稈,顯得了無生機。
“單純種油菜掙不了多少錢,有段時間,大家都不愿種。”家住江西婺源縣江灣鎮篁嶺村的曹日泉說。誰曾想,如今婺源10萬畝油菜花次第開放,金黃色的花海與粉墻黛瓦的徽派建筑交相輝映,這讓婺源獲得了“中國最美鄉村”稱號。
湖南油菜播種面積多年位居全國第一。3月17日,首屆湖南油菜花節將在衡陽縣開幕。名人故里賞花文化之旅、自然山水賞花休閑之旅、田園風光賞花體驗之旅3條旅行線路,串起當地鄉村的自然人文景點。
這朵傳統上用來榨油的黃色小花,越發凸顯出其觀賞價值。
衡陽縣杉橋鎮白石園村第一書記劉云華說,全村油菜種植面積最少時不足千畝,而且不成片,沒有什么景觀可言。現在1700多畝油菜花連成花海,村里還專門修建觀景臺,拓寬游道,“鄉村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記者走在廣漢市西高鎮,看到在油菜花海掩映中,一個個美麗新村坐落其中。“以前為了發展旅游拆掉一些老房子,老百姓非常不情愿,現在看到了實實在在的收益,主動進行農房改造。”西高鎮黨委書記鐘力說。
人來了,農民生活聚活力
鄉村振興,人是關鍵。以往每年春節過后,年輕人大多外出打工,農村只剩下留守老人和小孩,成為“空心村”。而隨著油菜花旅游的火熱,農村集聚了越來越多的人氣。
廣漢市西高鎮,自2014年開辦油菜花季以來,吸引游客200余萬人次。游客來到西高油菜花公園,可以漫步花海,體驗農耕文化,還可以乘坐熱氣球、高空滑索。因油菜花而聞名的婺源,去年油菜花開的高峰期,景區接待游客達475萬人次。
賀代青和陳薇夫婦在西高鎮油菜花景區周圍開了一家名叫“花海人家”的農家樂。“這幾年明顯感覺游客越來越多了。”陳薇說,他們的農家樂今年又擴建了10個包間。像“花海人家”這樣的農家樂,在西高鎮有36家。
眼看著家鄉的油菜花越來越熱,在外打工的曹日泉前幾年也回到了老家婺源,將自家兩畝多地流轉給景區統一種油菜,自己則開了一家農家樂,年收入10多萬元。“過去,我們村800多人有近一半在外打工,現在基本都回來吃上旅游飯了。”
農民從小看到大的油菜花,正成為帶動他們增收的“致富花”。
“農村變得熱鬧,年輕人也愿意回來了。”劉云華說,近年來,白石園村10多位在外工作的年輕人返鄉創業。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白石園村也由一個偏遠貧瘠的山村,變成了小有名氣的旅游度假村。
湖南臨澧縣白云村,不少人慕名而來。在這個山坳坳里,沈昌健和父親沈克泉潛心研究油菜品種,成為“感動中國”的“油菜花父子”。沈昌健欣慰地說,過去他和父親是孤軍奮戰,現在很多人認識到油菜花的價值,并且愿意到農村發展,鄉村振興肯定有希望。
村富了,農業產業增動力
“愛他生計資民用,不是閑花野草流。”從“食用之油”到“旅游之花”,油菜花的附加值大幅提升,儼然成了“軟黃金”。
去年油菜花盛開的高峰期,婺源旅游綜合收入29.6億元,預計今年還會更高。在西高鎮,去年油菜花季帶動基地內群眾人均增收2600多元。原來“藏在深山人不知”的剁辣椒、紅薯干等農副產品,也賣出了好價錢,傳統方法壓榨的菜籽油被預訂一空,農戶因此增收不少。
江西萬安縣高陂鎮高陂村的羅正輝家有10畝地,過去種水稻、油菜,年收入只有1萬多元。這兩年,他將10畝地全部種油菜,并開了一家農家樂,年收入有六七萬元。“單純搞農業掙不到多少錢,必須一二三產融合才有出路。”雖然文化水平不高,羅正輝卻摸索出了致富的門道。
事實上,油菜花非常適合發展成為一二三產融合的“第六產業”。除了觀光旅游,湖南省農業部門還在進一步挖掘油菜的“油用”(推廣雙低油菜品種)、“菜用”(種植油菜菜薹)、“肥用”(作綠肥)等功能。
一朵小小的油菜花,也帶來了鄉村振興的新啟示。
在江西農業大學的油菜花試驗田里,紅色、橘紅色、桃紅色、白色等各色油菜花競相綻放。江西農業大學農學院青年教授付東輝說,這些五顏六色的油菜花,可以更好吸引游客眼球,防止審美疲勞。
在付東輝看來,鄉村除了提供農產品,還有休閑、旅游甚至教育等多重價值,應該在這些方面更多發力,形成推動鄉村振興的合力。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油菜花 鄉村 振興 油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