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中國現代疏浚業發展百余年 中企出海擎起中國疏浚大旗
遠航!百年疏浚業搭上 “一帶一路”快車
航道拓寬、港口挖深、乃至湖泊清淤,無一不依賴疏浚業的支撐。我國的現代疏浚業誕生于1897年成立的海河工程局,到2017年已有整整120年的歷史。近年來,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全面鋪開,疏浚這一“百歲高齡”的產業老樹發新枝,加快出海,拿出完善當地基建的“中國方案”,昂首闊步邁向新時代。
中企出海擎起“中國疏浚”大旗
卡西姆港燃煤應急電站項目是“中巴經濟走廊”首批項目,也是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該項目配套工程,傳承海河工程局120年衣缽的中交天津航道局(以下簡稱天航局)承擔的卡西姆發電廠港池與航道疏浚吹填工程如今已完工。整個疏浚工程體量凈約479萬方,雖然工程量不算大,但重要性非同一般。
卡西姆發電廠所在地是當地工商業與文化中心,被譽為840公里海岸線上的一顆耀眼明珠。不過,這顆明珠卻因能源不足引發的電力供應緊張而星光黯淡。
改變發生在“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電力領域合作成為中巴兩國加強互聯互通的重要內容,隨之卡西姆港燃煤應急電站正式啟動建設,緩解當地電力短缺的窘境。作為重要配套項目施工方,天航局依托豐富的疏浚業經驗,比原計劃提前兩個月完成了運煤船與電站之間“最后一公里”的港池與航道疏浚吹填工程。
卡西姆發電廠是中國疏浚企業融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設、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貢獻中國力量的縮影。據統計,自2013年以來,天航局累計在海外實施項目20余個,先后打入大洋洲、歐洲、美洲等地市場,總合同額超過13億美元。
百年積淀,“走出去”底氣十足
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內幾大疏浚企業憑借過硬的技術實力,在為當地發展注入新鮮力量的同時,不忘注重環保與人文交流。回望過去,中國疏浚業“走出去”之路卻并不平坦。
天航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中國疏浚行業“走出去”始于上世紀80年代。當時,對外開放格局為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創造了機遇,沿海航道局由事業單位改為企業則為疏浚行業走向國際市場提供了內在動力。
然而,打開國際疏浚市場談何容易。在國際疏浚市場上,荷蘭、比利時等國的四大疏浚公司擁有龐大的挖泥船隊,長期壟斷亞洲、非洲疏浚市場。國外疏浚工程的招標是依據國際土木工程師協會編制的菲迪克條款為合同范本。由于內容復雜和外語水平限制,當時的國內企業很難理解合同條件。“最大困難是缺乏國外疏浚經營管理人才和經驗,尤其是商務人才。一切都得從頭學起,難度可想而知。”回憶過往,天航局相關負責人感慨萬千。
新的起點發生在2015年,中國交建整合天航局、上航局、廣航局,成立中交疏浚集團,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疏浚公司,全力開拓國際市場。隨著“一帶一路”倡議打開新格局,中國疏浚業嶄新的篇章徐徐展開。
借“一帶一路”東風揚起新風帆
2015年4月25日,這是值得中國疏浚業銘記的日子。天航局耙吸挖泥船“通遠輪”“通旭輪”經過40余天,途經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以及蘇伊士、基爾兩大運河的12500海里超遠距離航行,抵達俄羅斯圣彼得堡布朗克港項目工地正式施工。這是中國疏浚企業在歐洲承攬的第一個疏浚工程。
其實,在“一帶一路”沿線施工也不總是一帆風順,有時還面臨安全考驗。
去年,天航局簽約納米比亞鯨灣港油碼頭項目。根據工程需要,該局調遣耙吸船“通力輪”出國施工。到達碼頭后,船長李志發現,燥熱的空氣中散發著硫化氫的臭雞蛋氣味,水面上漂浮著一層深綠色的泡沫。“這一施工區域有大量海洋生物腐尸形成的硫化氫氣體,一攪動泥層就會有氣體散發出來。”由于硫化氫有毒,工程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和危險性。天航局一方面改進施工技術,另一方面做好員工思想工作。伴隨著試挖、培訓和演習,施工方案也不斷進行著優化,最終攻克在毒氣中施工的難題。
沙特、巴基斯坦、印尼、阿聯酋、馬來西亞……中國疏浚業海外拓展背后印刻了一長串“一帶一路”國家的名字。從1897年的海河工程局,到今天中交天航局乃至中交疏浚集團,“中國疏浚”前進的腳步越來越堅實,在擦亮了中國疏浚業進軍海外的金字招牌同時,也為這個百年品牌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作者:毛振華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疏浚 中國 航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