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清明不是秀場 孝悌厚養薄葬
一年一清明,一歲一相思。每逢清明時節,隨處可見祭掃人群。大包小袋的祭品,車載人提,川流不息;再從祭品來看,更是五花八門,琳瑯滿目,形式各樣的紙錢,元寶、面值不等的冥幣,長短不一的鞭炮。每當祭奠節日前后,大街小巷、馬路邊,陵園門前,賣祭品的攤點更是排成長龍,甚至形成了產業。墓園內,煙霧繚繞,紙灰飛舞,哭聲一片。污染環境不說,還有的因祭掃引發火災,造成了不必要的損失。
雖然,近年來大力提倡大力提倡文明祭掃,鮮花祭奠、網上祭奠,也確實有一些人已經率先實行,但從總體上看,依然有很多人沿襲傳統的燃燒紙錢等祭奠模式。固然有很多原因所促成,但是,主要還是人們把清明節當作秀場,演戲給活人看。唯恐不燒大包的紙錢怕人說不孝道。而且形成攀比心理,就說燃燒冥幣吧,那面值也越來越大,萬元、百萬元一張只是小數,億元甚至千億元一張也要燒上厚厚的幾沓。俗話說,人死如燈滅,如果人人都能收到,那先人們早就超過了世界首富,成為了超級富豪。大家也知道這些,還要這么做,主要還是演戲給別人看。
自古以來,清明就有祭奠先人的習俗,為此國家也順應民意,把清明節列入國家法定假日,讓大家能有祭奠先人的時間。但是,祭奠應該有,文明記心間。不可否認,尊老孝親也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值得傳承和弘揚。但是,尊老孝親不能停留在口頭上,或者是在形式上,而是應該落腳在行動上。最重要的就是厚養薄葬。老人在世時,讓他們衣食無憂,精神快樂,安度晚年。可現實并非都是如此,君不見有人住著高樓大廈卻讓年老的父母住著草案茅舍,自己花天酒地,父母卻依然在吞糠咽菜,甚至撿拾垃圾或流落街頭乞討,兄弟姐妹眾多卻誰也不愿贍養老人等等。雖然說這樣的人為數不多但也不少。
一旦老人過世,那情景馬上就有了三百六十度大轉換,喪禮那叫一個風光排場,就說扎紙人紙馬吧,老人生前從未享受過得樓臺亭閣、彩電冰箱、家用電器一應齊全,還有高檔轎車等等,那哭聲也是感天動地,有些人家還請專業人士哭靈......那陣勢和排場令人嘆為觀止。每年上墳祭掃,也是大包小提,紙錢冥幣、元寶金山,恨不能頂在頭頂上,讓人們都看到。只是知道內情的人都會暗暗嗤之以鼻,議論不止。
清明祭掃燃燒紙錢等陳規陋習的弊端大家都心知肚明,但也睡也不愿意說破,從而形成大家都在演戲的怪圈走不出來。推行厚養薄葬和文明祭掃需要從思想上、認識上解決問題。有必要大力表彰宣傳生活中涌現出來的尊老孝親先進典型,在全社會倡導尊老孝親的風氣。同時,相關部門和基層組織還要重視抓好養老工作,對那些不孝敬老人的子女進行教育處罰,以儆效尤。并要做到黨員干部帶頭尊老孝親和文明祭掃,給大家做出榜樣。還要大力提倡建設骨灰堂、樹葬、水葬等殯葬方式,盡量減少死人與活人爭地現象,但留方寸地,留與子孫耕。而且這樣做還可以改變人們的祭掃方式,促進祭掃文明,保護生態環境,提高我們的生活質量。大力弘揚孝道,做到尊老敬老,讓老人生活無憂,安度晚年,促進家庭和諧、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清明 祭掃 厚養 薄葬 祭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