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美國控槍運動迎來轉機?兩黨態度截然不同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槍支暴力是美國社會的痼疾。近年來,美國槍支暴力有愈演愈烈之勢,校園槍支暴力事件也不時上演。根據美國“槍支暴力檔案”網站統計,截至記者發稿時,今年已經有3187人死于槍口之下,另有5579人受傷。美國《華盛頓郵報》報道稱,自1999年以來193所中小學超過18.7萬名孩子在上課期間經歷了槍擊暴力事件,這些恐怖經歷改變了他們。由于校園槍支暴力,很多孩子們已經成了驚弓之鳥,即便是假的警報聲也能給校園帶來恐慌。專門研究兒童精神創傷的心理學家布魯斯·佩里認為,在人們的意識中,學校已經不是一個安全的避風港。
在帕克蘭中學槍擊案后,全美興起新一輪控槍呼聲,但前景并不樂觀。
“學生們的呼聲與國會山和白宮的行動形成了鮮明對比”,《紐約時報》評論說,就在學生開始游行前數小時,特朗普簽署了1.3萬億美元的開支法案,而該法案在控槍問題上沒有采取任何新的重大措施,在擴大背景審核、對攻擊武器強制實行額外限制、提高購槍年齡和限制銷售高容量彈藥方面什么也沒有做。
“學生對政客們不采取行動感到了一種挫折感,他們希望全國各地的游行為在即將到來的中期選舉之前進行變革提供動力”,美國國家公共電臺評論說,在華盛頓,一些學生高呼“用選票把他們干掉”的口號,呼吁年輕人登記投票。這次控槍游行集會的積極分子說,他們一代人的行動將是控槍運動發生變革的一個轉折點,“我們能夠而且將活過我們的對手,因為他們老了。我們將改變美國的面貌。”
美國社會的撕裂再次表現出來。美國全國步槍協會網絡視頻節目主持人克雷恩·努瓦爾說:“這些孩子們應該去游行反對他們虛偽的信仰結構。據我所知,槍支暴力事件的原因是擁有槍支的人來的不夠及時。”而在華盛頓、鹽湖城等地,針鋒相對地爆發了擁槍派的大游行。擁槍派分子羅伯特·約翰遜說:“當發生交通事故時,人們不會去指責汽車。為什么發生了槍擊案,人們就要指責槍支呢?”
分裂社會的背后是分裂的政治。國會參眾兩院的民主黨成員紛紛發聲,支持學生發起的控槍大游行。參議院少數黨領袖查克·舒默發表聲明說:“我在紐約跟隨游行隊伍前進了兩個小時,被他們的熱情和堅定不移所感染,現在,實現控槍目標就要看總統怎么做了。”參議員墨菲贊揚說:“在美國歷史上每一場偉大的變革都是由年輕人領導的。”
共和黨對控槍大游行是另一種態度。特朗普本人迄今尚未對這場游行做出任何評論。白宮發言人沃特斯則避重就輕地說:“我們支持這些勇敢的美國年輕人今天行使他們的第一修正案權利。”共和黨參議員盧比奧聲稱,“我尊重他們的觀點,并認識到許多美國人支持槍支禁令,但許多其他美國人不支持槍支禁令。”
美國社會要求控槍的聲音早已有之,2012年胡克小學發生槍擊案后,奧巴馬曾專門成立特別工作組,希望加強對槍支的管控,但最終不了了之。《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德納·米爾班克說:“全國步槍協會盡管在美國國內很不受歡迎,但它依然控制著共和黨、控制著白宮、控制著國會。”
控槍法案一再難產,使得美國民眾對于政客的信任度也直線下降。據市場研究機構益普索所做的調查,當前美國年輕人已經對政客失去信心,多數青年不認為領導人是為年輕人的利益而行事,2/3的美國青年認為美國經濟被富人和權貴所操控,約一半的青年認為政客和傳統政黨已經不再關心人民的呼聲。
來自華盛頓州的麥克舉著一位年輕女性的遺像站在賓夕法尼亞大街上。他對《環球時報》記者說,這是他一位朋友的妻子,多年前死于槍支暴力。當記者問他期待這次游行取得什么樣的成果時,他搖搖頭:“我們只是來表達自己的聲音,最終可能一切都沒有變化。因為支持擁槍的利益集團太強大了,他們根本不會管人民的呼聲。”
【環球時報駐美國特派記者 張夢旭 張朋輝 陳一】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美國控槍運動 兩黨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