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如何將全域旅游發展工作做實做細? 要防突擊冒進
如何將全域旅游發展工作做實做細做好
在短短兩年多里,全域旅游發展理念獲得各方積極關注、高度重視、廣泛推進。此次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于促進全域旅游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更是從工作層面將全域旅游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相對于肯定全域旅游發展理念在政府工作層面取得的進展,我們更需要關注全域旅游發展理念與旅游發展趨勢、與老百姓旅游需求變化趨勢、與社會經濟發展的改革創新要求等方面的吻合度。
全域旅游在國家戰略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
全域旅游發展戰略是我國旅游業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旅游市場需求變遷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出的新要求,更是全面推動旅游目的地深化改革、全面提升旅游經濟發展質量、全面優化旅游體驗滿意程度、全面釋放旅游資源內在潛力的必然要求。當然,在具體推進過程中,也面臨著思想認識不高、工作力度不強、制度保障不力等問題。此次由國務院制定出臺全域旅游發展指導意見,有利于增強各地貫徹全域旅游發展理念的決心,有利于各部門在推進全域旅游發展工作中的協調,有利于提振各地黨政一把手抓好全域旅游發展的信心,從而更好地解決全域旅游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更好地推進全域旅游發展工作落地、落實、落細、落好。
從落實五大發展理念的角度看,全域旅游是我國旅游發展進程中重大的理論創新,是習總書記“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在旅游業中的重要實踐。通過樹立全新的旅游資源觀、市場觀、產品觀和產業觀,全域旅游激勵了更廣泛領域的創新,為我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了新空間,為農業現代化提供了新路徑,為現代服務業進行了新探索;激發了更廣泛空間內的旅游流動,推動了財富在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的再分配,有效地促進了城鄉協調、區域協調;激活了更廣泛空間內的資源利用,成為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最重要的轉換器,減輕了原有資源的壓力,促進了目的地的可持續綠色發展;激發了“旅游+”的活力和“+旅游”的動力,促進了更廣泛領域的產業開放、區域開放和對外開放;激活了更多閑置資源,用居民和游客重新界定了美好旅游生活的主人,主客可以共享更多的旅游發展成果。
從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角度看,全域旅游已經成為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戰略突破口,這其中包括管理能力、服務體系、政策制度、產品業態、資源配置、環境整治以及部門協同等方面的諸多改革,旅游綜合治理的“1+3+N”模式、旅游廁所革命、旅游用地政策等都為我國市場監管體制、公共服務體系和用地類型調整作出了積極探索,積累了有益的經驗。在很多地方,通過全面推進全域旅游,旅游業已經成為“一業融五化”的融合劑和促發點,有力地促進了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網絡信息化、農業現代化和發展生態化等各方面的發展。
全域旅游發展的重點和難點
此次《意見》不僅進一步明確了全域旅游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更是從旅游產品供給的融合創新、旅游服務的品質提升、公共服務的配套保障、全域環境的共建共享、旅游營銷的體系構建、體制機制的優化完善、政策措施的強力保障等方面對全域旅游工作的推進提出了全面指導。這些工作內容都很好地抓住了全域旅游發展的難點和重點,對于解決我國旅游業發展存在的旅游有效供給不足、市場秩序不規范、體制機制不完善、集約程度不高、品質保障不力等問題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全域旅游發展理念所包含的內容涉及資源、產品、市場、體制等很多層面。全域旅游發展所帶來的目的地整體環境和條件的改善,將為目的地產品創新和優化提供更好的平臺。當然,從全域旅游發展的產品體系層面看,產品類型多樣化也只是基礎條件之一,更重要的是這些產品的涌現機制、匹配這些產品與市場需求的機制、產品所依賴的資源發現機制等方面的問題。只有越來越多的市場化企業參與了產品的創新與供給,越來越多地依賴于現代技術平臺來提高旅游供需匹配機制,越來越多地通過共享經濟理念來改善閑置資源的發現機制,全域旅游的產品支撐才能穩固、有效、可持續。
《意見》提出的公共服務配套保障和體制機制優化完善的相關內容也值得高度關注。要想服務好全域旅游環境下空間分布日益廣泛的散客需求,沒有完備的交通體系來保障旅游的可達性、便捷性,沒有多元有效的標識以及解說系統,沒有貼心的公共服務體系,游客就不可能玩得安心、放心、舒心。
沒有機制體制的創新,市場監管力度就得不到保障,部門協同就會相互掣肘扯皮,游客的問題就得不到及時解決,文明旅游就會成為空談,全域旅游全域治理的要求就會落空。全域旅游發展理念的落地涉及目的地發展的諸多方面,是“旅游+”和“+旅游”的重要體現,在我國很多旅游目的地發展基礎亟待優化和完善的情況下,黨政高層能否高度重視并積極推進,是全域旅游發展理念能否真正有效施行的重要前提。因此,從這個角度看,體制改革,包括很多省(區、市)“局改委”,在很大程度上為解決全域旅游推進過程中的協調難題、融合難題提供了必要的保障。下一步就是要在“改名”的基礎上加快“改制”,讓新的機構能夠發揮新的效能,踐行新的理念,發展優質旅游。在文化和旅游部成立之后,如何在新的機構融合過程中,繼續發揮原有行政體系框架內的相關旅游職能部門的工作,也需要盡早研究和部署。
落實《意見》重在調查研究要防突擊冒進
落實《意見》,重在思想認識。全域旅游發展理念被越來越多的人理解,并不是說大家都已經對全域旅游形成了正確認識,望文生義的說法和質疑依然存在,也還存在片面甚至過度解讀的情況。因為全域旅游發展理念就我國旅游發展實踐而言還是新探索,肯定有不足,但這種不足更多是在理念的實踐過程中如何落實落細落好的問題,而不是理念本身的問題。因此,可考慮適時舉辦全國省部級旅游主管領導的高級研討班,作為全面落實十九大精神的一項具體舉措,也作為全面推進社會經濟改革發展的一項重要工作。主管領導認識到位是工作布署到位、監督執行到位的前提。
落實《意見》,重在調查研究。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在落實《意見》的過程中,應該及時組織相關力量,對已有的具有典型性的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單位進行重點調研總結,及時發現問題,及時給予引導,及時推廣經驗。只有用好監督評估的手段,用好調查研究的方法,全域旅游才能又好又快得以推進。同時也需要對原國家旅游局積極推進的諸如旅游改革創新先行區等諸多創新工作進行梳理,對原文化部推進的文化產業創新發展的相關工作進行總結,對這些具有改革創新意義的探索進行有效總結,有利于集成到全域旅游的體制機制創新中來,更好地發揮集成創新的效能。
落實《意見》,重在技術保障。要充分利用好現代技術發展對全域旅游發展的支撐作用,調動基于互聯網、新科技的泛旅游企業的積極性,通過政企合作、共同推動的方式,促進全域旅游相關舉措高效率地執行和完成。
落實《意見》,要防突擊冒進。正如《意見》所指出的,發展旅游是發展經濟、增加就業和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有效手段,旅游業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產業。因此各地都十分重視旅游,發展旅游業的積極性高漲。但同時也出現了不少問題。比如為了發展,挖空心思、生搬硬套地去找所謂的地方文化,好像有一座山、一池水、一間破屋、一個故事就可以發展旅游了,殊不知,旅游的發展是一個系統工程,全域旅游發展更是需要多方協同、有效推進。
從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決勝全面小康社會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角度看,全域旅游發展絕不僅局限在通過鄉村旅游、旅游扶貧等推動鄉村地區、貧困地區的經濟發展,更是促進了這些地區有效地融入現代社會的潮流;不僅有助于解決人們物質財富的問題,更是有助于通過旅游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促進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全域旅游鼓勵對“老天爺、老祖宗、老百姓”等“三老”資源的全面挖掘利用,鼓勵通過滿足多樣化的旅游需求,來推動文化創新、文化傳承、文化繁榮、文化自信,從而也必將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更堅實的文化上的準備。
(厲新建、賈然、傅林峰,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旅游管理學院)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旅游 全域 發展 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