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沸點 沸點
年輕人“刷”短視頻時究竟在“刷”什么
“像一顆海草海草海草海草,浪花里舞蹈……”每天晚上寢室熄燈前,出生于2000年的大一學生陸千禧都會躺在床上,打開一款名為“抖音”的音樂短視頻軟件,緊盯手機屏幕上輪番轉換的歌曲和舞蹈,頻頻用手指滑動和點擊,不時笑出聲來。
2017年下半年,陸千禧成為一枚“豆芽”(抖音迷),每天“刷”短視頻成了她生活中極大的樂趣。同時,她也嘗試自己拍攝上傳了20多個舞蹈視頻,大多是節奏感強、簡單易學的舞蹈,但她的粉絲數并沒有超過自己的關注數。
當下流行的大多數短視頻應用里,用戶可以上傳自己拍攝的短視頻。買菜做飯、體育訓練、舞蹈教學、家庭聚會……任何內容都可以“搬”到網上被陌生人“觀賞”。
近年來,以快手、抖音等為代表的短視頻應用在青年群體中日益火爆,已成為很多人生活中的一部分。抖音產品負責人曾表示:“抖音85%的用戶在24歲以下,主力達人和用戶基本都是95后,甚至00后。”
像零食一樣
12歲的小芊語(化名)在抖音上的粉絲量高達260萬,這個從幼兒園就喜歡跳舞的小女孩自去年7月開始玩抖音,起初將自己學習爵士舞的視頻上傳,有時也表演手指舞。其中一個舞蹈視頻曾在一夜之間讓她漲粉百萬,她從此便“火”了起來。
“因為操作簡單,可以配樂,拍起來又方便又好看。”她說,自己更愿意沉浸在簡單的視頻拍攝中,和陌生人分享快樂。除了擅長的舞蹈,這位小姑娘偶爾也喜歡模仿拍攝幽默的生活視頻,她會在買橙汁時配合“喝前搖一搖”的廣告語,讓身體進入抖動搖晃狀態,搖完后喝一口橙汁,眉頭一皺說:“喝了感覺是不一樣,有點暈。”
小學六年級的小雪蓮(化名)只有周末才能在抖音里看到她心愛的“手指舞”。完成功課之余,她被家人允許適當觀看一些小朋友才藝展示的短視頻。而她的母親平時也會看看視頻里的一些生活小妙招,學習諸如做菜和編頭發的技巧。
22歲的小舟(化名)是某師范院校英語專業的大學生,眾多短視頻應用中,她看快手多一點。“短視頻時間不長,各有特色,就像零食一樣,算是枯燥生活的‘調味劑’。”她覺得,年輕人生活環境不同,喜好不同,因此關注不同的視頻內容。
“網上有人覺得快手里很多鄉村的內容很低俗,我反而認為聚焦農村生活,能讓原本‘沉默’的一群人可以發出自己的聲音。”小舟的老家在安徽亳州農村,快手里的部分內容會讓她產生“似曾相識”的熟悉感。
她在快手里看看“工地最美夫妻”的視頻,觀看小朋友們吃飯的場景,還會在B站(視頻彈幕網站bilibili的昵稱)看古典舞、民樂、戲曲,但只要發現自己上了癮,無法專心學習,她就會卸載相關應用。
“因為時間寶貴,沒法做到花幾個小時集中注意看一個視頻,所以通過電視劇、游戲解說、演唱會集錦等各種短視頻,來獲得我想要的信息。”安徽醫科大學學生汪志豪喜歡在B站搜索短視頻,他每周都會按時收看一些更新欄目。
有人樂在其中,也有人覺得失真
24歲的鄉鎮公務員小金(化名)覺得工作略顯枯燥,她覺得下班后刷刷短視頻可以為生活找點樂子。她沒有固定觀看的內容,只是隨手刷新一下,平臺推薦什么就看什么,有小孩子“出鏡”的視頻她會多瞅幾眼。
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不同視頻應用“火”起來,銀行職員阿倪(化名)對此習以為常。他是短視頻的忠實觀眾,秒拍、內涵段子、快手、抖音等,他都下載過。他覺得,睡前看一會兒短視頻,可以適當緩解壓力、打發時間。結束一天的工作躺在床上,往往是短視頻里的搞笑橋段伴他入睡。
大學生唐云鵬和張翰是游戲科普視頻的忠實觀眾,他們利用課后和睡前的零碎時間刷刷內涵段子和抖音。他們覺得,短視頻軟件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東西。
“我平時看趣味配音視頻,很多搞笑的內容都是平常生活的反映。”安徽外國語學院一名21歲的學生說,“解悶”是自己看快手視頻的主要原因,對于一些內容“夸張奇怪”的視頻,他則不太感興趣。
福州大學學生聞丹丹不太能理解身邊沉迷于短視頻的同學,她說:“我不想因為單純看短視頻而下載一個App。況且里面很多舞蹈套路是重樣的,天天看容易有審美疲勞。”
盡管身邊的朋友百般推薦,1998年出生的龔麗麗也從沒下載過短視頻軟件,“我覺得它的娛樂性太強了,每個人都可以在上面展現自己,毫無形象地笑,毫無顧忌地哭,這樣反而太‘情緒化’,以至于‘失真’,只能夠帶給人暫時的心理愉悅。”她還認為,部分視頻有刻意迎合受眾之嫌,她希望看到更真實更自然的東西。
20歲的大二學生付怡璇也從不關注短視頻軟件,只有同學將視頻分享給她時,她才會點開看幾眼。平時,她喜歡讀書,看英文影視劇集。她并不排斥短視頻,只是覺得整天刷視頻會消耗大量的時間,沉浸在一種“不真實的美好”里。
滿足被理解、被認可的社交需求
短視頻領域的一個現象是,除了做觀眾,許多年輕人還會自發去體驗。當有人拍攝自己購買某款產品或體驗某處旅游的視頻,往往能引發觀眾的“效仿”。比如,一些喜歡玩游戲的人,在看到視頻里有人使用“游戲神器”,會立即去購買試用。
“小豬佩奇身上紋,掌聲送給社會人”流行開來后,看到視頻里有人佩戴“小豬佩奇社會人手表”,大一學生鞠東伯和林佳燊覺得很新奇時髦,便立即花26元網購了兩個同款產品。這種“手表”并無計時功能,只是一種奶糖食品。他們發現,因為購買人數太多,賣家遲遲沒有發貨。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傳播與科技政策系博士研究生李雅箏認為,在物質相對充盈的生活背景下成長起來的95后和00后,更看重對個性化趣味和對美的追求,觸媒習慣呈現碎片化趨勢。而當下短視頻的“個性、好玩”等特點剛好滿足了這代人不喜歡隨大流、追求個性化的特點。他們通過短視頻的創作分享來滿足被理解、被認可的社交需求,這種需求相較于之前的一代人可能更為迫切。
安徽大學傳媒類實驗教學中心副主任、網絡與新媒體專業教師岳山認為,近幾年短視頻應用之所以廣受青少年歡迎,是因為視頻內容貼近年輕人群的潮流文化,視頻平臺利用和迎合年輕人碎片化的觀看需求來制定產品策略,“滿足用戶快速表達的欲望和社會化傳播需求”。
抖音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除了技術層面的創新,抖音這類短視頻應用滿足青少年表達和展示自我的需求,讓他們獲得“精神享受”,從而在用戶間引發共鳴,帶來自發傳播。
安徽大學社會與政治學院副教授王云飛則認為,現在年輕人工作和生活節奏加快,短視頻某種程度上讓年輕人從海量的信息中解脫出來,既讓他們感到休閑輕松,也讓他們獲取想要的信息,因此贏得年輕人的青睞。
此外,王云飛覺得,年輕人喜歡曬短視頻里的同款產品,既是一種炫耀,也是一種個性化表達。但炫耀性消費容易導致攀比之風,值得警惕。近期,有媒體曝出部分短視頻應用中存在“賣假貨”的現象,年輕人應該謹慎消費。(張穎 王海涵 王磊)
編輯:秦云
關鍵詞:短視頻 年輕人 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