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又見東風浩蕩時——天津濱海新區“兩加一減”打造“民企10萬+”
新華社天津3月29日電 題:又見東風浩蕩時——天津濱海新區“兩加一減”打造“民企10萬+”
新華社記者 楊維成、劉元旭、鄧中豪
東方風來滿眼春,萬紫千紅競芳菲。從北京向東南約140公里的渤海灣畔,民營經濟正進入又一個發展春天。過去一年,天津濱海新區民營企業數量同比增長近兩成,首次突破10萬戶,民營經濟稅收超過500億元,同比增長近18%。
+科技平臺構筑“創新高地”
春意漸濃,在濱海新區旗下的天津港保稅區,我國第二大金融自助設備廠商——恒銀金融科技公司里一派忙碌景象。實驗室里,研發人員正對自主研發的循環機芯進行測試。
“作為ATM機核心部件,公司的自主機芯已打破國外壟斷。”剛剛帶領恒銀金融在A股上市的董事長江浩然說,“如果沒有新區和天津港保稅區的扶持,公司發展不到今天的規模。”
而在濱海新區五大功能區之一的天津開發區,一臺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磁懸浮軸承正在飛旋科技公司內加緊生產。董事長洪申平介紹,作為新區大力支持的創新型企業,公司的自主創新產品已打入歐美市場。
通過加大載體、平臺、金融、服務等聯動配套力度,濱海新區正構筑起民營企業“創新高地”。從一家員工僅200余人的民營企業,發展成為特斯拉等世界車企配套的全球最大汽車模具廠商之一,天津汽車模具股份有限公司是其中的一個“縮影”。
天汽模董事長常世平說,汽車模具設計需要大量算力,如自行搭建基于高性能計算能力的模具研發平臺,至少需要千萬級投入和不菲的軟件、運維成本。現在公司每年只需幾十萬元,就可使用“天河一號”超級計算機的算力。
“在新區政府的支持下,‘天河一號’超級計算機已服務近千家企業。”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研發部部長孟祥飛說。
截至2017年年底,濱海新區已擁有市級以上研發中心464家,其中重點實驗室111家。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達到33家,成員單位超過1000家。大批科研平臺的輻射帶動,匯聚起創新發展的“眾力量”,民營科技企業達2.83萬戶,同比增長一成多,年專利授權量近萬個。
+精準服務打造創業“生態濕地”
在2018美國電子消費展上,天津深之藍海洋設備科技有限公司的水下平衡車和智能水下拍攝機器人引人注目。作為濱海新區土生土長的民營科技企業,公司董事長魏建倉對濱海新區的“創業濕地”有著深切的感受。
“在這里,政府主動做好企業的‘服務員’,民企可以專心搞研發、拓市場,不用想別的。”他說。
從建立密切聯系企業家常態化制度到建立企業家維權機制,從完善企業家安居落戶政策到建設高層次人才公寓、實施人才補貼政策……按照“產業第一,企業家老大”的理念,濱海新區從區級層面到旗下五大功能區,不斷以精準服務打造民營企業發展的“生態濕地”。
“環境就是生產力,就是競爭力,就是吸引力。”濱海新區區長楊茂榮介紹,2017年,新區組織干部對5797家企業進行幫扶。今年將再組織2200余名干部,幫扶近萬家實體企業和500余個投資項目。
“去年我們要蓋辦公樓,員工出現停車難,幫扶干部很快就幫助協調到30個臨時停車位。”飛旋科技公司辦公室主任李曉佳說,“這件事雖小,但能看出政府對民企的重視。”
“我們在參與一個海外項目時,遇到因費用變更導致3200萬美元銷售額無法退稅。”博邁科海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王新回憶道,幫扶干部得知企業困難后,立即成立幫扶小組,最終幫企業解決了難題。
天津市委常委、濱海新區區委書記張玉卓說,在幫扶活動中,新區要求各級領導干部“既掛帥又出征”。“我們把服務企業作為對干部作風的一次現實檢驗,看一看到底哪些部門還在不作為不擔當,到底哪些干部還在玩‘騰挪閃避繞’。”他說。
-制度成本營造“雙創上地”
著眼于營造低成本、高效率、講公平的營商環境,濱海新區出臺50條措施,真心實意地為企業解難題、辦實事。
在將審批機構由原來的18個變為1個,審批印章由109顆變為1顆基礎上,濱海新區“放管服”改革持續加力,積極推行“最多跑一次”,落實注冊登記便利化新舉措,實現全程網上登記。
如今,濱海新區行政審批局受理的151項行政審批事項,都已能夠通過互聯網進行申報,辦事人只需將要件通過網絡上傳,批復完成后就可以直接到大廳領取證照。
“沒想到只是向微信客服問了一下物流企業如何增辦機動車維修證,竟一次就拿到了新的營業執照和許可證。”濱海新區一家物流企業負責人黃南良說。
黃南良享受到的便利來自于天津開發區行政審批局的線上統一服務平臺。在她提出問題后,行政審批局的公益代理人員便主動指導她在官網上傳相關核心要件,并幫其代為填報其他表格。黃南良來現場完成網辦件的簽字、蓋章及核驗原件無誤三步后,便直接取走了證照。
“沒有行政審批的減法,就沒有市場主體的加法甚至乘法。”張玉卓說,為提升市場主體準入便利化水平,新區主動以“減證”促“簡政”,將5個部門的9個涉企備案事項與營業執照合并登記。
在提高效率的同時,濱海新區還積極在降成本、講公平上出實招,實施企業公積金浮動比例改革,推動大用戶和發電企業直接交易,加強對非稅收費的規范和管理,下大力量減少制度性交易成本。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濱海新區 天津 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