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統一戰線 統一戰線
幸福之歌唱響帕米爾高原
阿克陶縣布倫口鄉慕士塔格峰下的江西新村(攝于2017年10月6日)?!醣緢笥浾呒s提克爾·尼加提攝
□本報記者/馬伊寧
在素有“萬山之州”之稱的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皚皚慕士塔格峰、滔滔克孜勒蘇河,見證著各族人民幸福指數的不斷攀升。生活在昆侖山下的克州各族群眾,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用智慧和勤勞的雙手,開創了安居樂業的新生活。
定居致富:高原新氣象
3月9日,陽光下,素有第一邊境村之稱的阿圖什市吐古買提鄉瑪依丹村,一排排紅頂黃墻、柯爾克孜族氈帽造型的安居富民房在大山腳下顯得格外醒目。
38歲的村民帕熱依達·阿吉買買提正在家精心繡花。她家是一套80平方米的平房,三室一廳,還有250多平方米的院子。“我賣出的繡品每個月可以賺1000多元?!迸翢嵋肋_開心地說,丈夫當護邊員每月有穩定收入,更為家庭生活提供了保障。
說起現在舒心的生活,帕熱依達說:“感謝習近平總書記、感謝黨中央對我們牧民的關懷,感謝黨的好政策讓我們過上幸福生活。丈夫說一定要堅決守衛好祖國的邊境線,不讓一個壞人出入,筑牢邊境銅墻鐵壁,讓總書記放心?!?/p>
隨著安居富民、定居興牧工程的實施和新農村建設的加快推進,克州農牧區正發生著巨變,越來越多的農牧民實現了定居安居,不僅開啟了新生活,同時也打開了致富之門。
走進烏恰縣巴音庫魯提鄉托帕社區,映入眼簾的是像城里一樣熱鬧的商鋪。在托合拖布切面店里,店主圖洪·馬木提汗忙著給顧客打包做好的面食。“以前就知道放牧,生活也不安定?,F在住進了定居房,還有了自己的門面房,每天的純收入150多元,日子越過越好。今后我要好好干,掙更多的錢?!眻D洪興奮地講述自己的幸福生活。
去年5月,烏恰縣將3個鄉的136戶貧困柯爾克孜族牧民整體搬遷到現代化的托帕社區。在嶄新的生產生活環境中,定居牧民聽到了廣播,看上了電視,用上了手機,聯通了互聯網,在享受現代生活的同時,還能及時了解黨的各項方針政策,精神面貌煥然一新。托帕社區共有10棟樓,每棟四層,一層為商鋪,住宅戶均81平方米,小區后面就是幼兒園。今年春季,醫院、小學、文化廣場也將開建。
據克州州長迪力夏提·柯德爾汗介紹,克州大力實施脫貧固邊戰略,共實施易地扶貧搬遷1666戶。2017年全州12730戶、55992人擺脫貧困,17個貧困村脫貧。
文化惠民:豐富農牧民精神生活
3月10日,在阿圖什市上阿圖什鎮喀依拉克村寬敞明亮的文化大院里,歌聲、笑聲、掌聲聲聲入耳,節目內容涵蓋村里的好人好事、脫貧致富、孝老愛親等題材,農牧民文藝演出隊惟妙惟肖的表演,逗得觀眾開懷大笑。
“自從有了12支文化隊伍,這里可熱鬧了,既有好看的節目,又有黨的十九大精神宣講,豐富了我們的生活?!辈莞v員庫爾班江·吾麥爾說,如今,村里上至80多歲的老人,下到三四歲的孩子,都愿意走上舞臺展現風采。
“12支文化隊伍”是克州推行組建的村級文化組織,有農牧民文藝演出隊、紅歌合唱隊、舞蹈隊、宣講隊、書畫隊、時裝模特隊、體育運動隊等。如今,“12支文化隊伍”遍布克州鄉村,成為筑牢農牧民精神文化家園、弘揚正能量的主力軍。到2020年,克州所有鄉(鎮、街道)和村(社區)都將建成包括12個文化陣地在內的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
“12支文化隊伍”帶火了農村文化生活。“現在每個村每月都有2至3場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體育活動,很受老百姓歡迎?!笨酥蔹h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教育工委書記劉春表示,文化生活豐富了,思想文化素質提高了,農民的獲得感自然而然就增強了。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笨σ览舜遛r家書屋管理員、七旬老人庫爾班江·吾買爾庫爾班江在日記本里工工整整地記錄著這句話,并在邊上備注:在新的一年里,我要把農家書屋辦得更好,讓村里人知道如今的好生活,都是黨的好政策帶來的。
喀依拉克村氣派的農家書屋是2016年阿圖什市撥款96萬元修建的。360平方米的書屋里放著10個雙面高大書架,有1.3萬多本圖書,從《黨的十九大報告輔導讀本》到新疆“三史”、《上下五千年》……政治類、歷史類、文學類、科技類、期刊雜志等書籍一應俱全。庫爾班江說,村里的男女老少都喜歡來這里看書。
目前,克州231個行政村、社區基本上都建成了農家書屋。
一本本新穎實用的圖書送到村民手中,為他們帶去了精神食糧;一場場精彩紛呈的文化盛宴送到基層,點燃了百姓的文化熱情;一座座文化廣場的落成,成為各族群眾休閑、健身、陶冶情操的“后花園”……一項項文化惠民舉措,讓克州各族群眾在家門口樂享文化福利。
奮斗才幸福:就業托起新生活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一項項創新發展的規劃,一條條貼民心、惠民生、解民憂的舉措,換來了克州百姓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
3月11日,阿圖什市阿扎克鄉麥依村富民麥依打馕專業合作社里,一股股馕的香味飄出,前院的桌子上擺滿了各種各樣的馕,后院一排5個馕坑前,身著白色廚師裝的打馕師傅們正忙得不亦樂乎。
在克州黨委宣傳部駐麥依村“訪惠聚”工作隊的幫助下,3月6日剛剛成立的合作社,目前已經有員工25人,每天可以接到4000個馕的訂單。正在打馕的阿布拉江·烏拉說:“我以前是個農民,到合作社后學習了打馕,現在每天能打好幾百個馕。我很珍惜這份工作,對未來的日子充滿希望?!?/p>
“良種補貼、農機補貼、養殖補貼、安居補貼、上學免費……”聊起在黨和政府的帶領下鄉親們過上的好日子、村里發生的變化,阿克陶縣加馬鐵熱克鄉加馬鐵熱克村村民亞森江·買買提有著說不完的話,“我們家3口人,以前僅靠著5畝地生活,一年收入也就1萬元。現在我把地包出去了,和老婆一起到工業園打工,不用出遠門就把錢掙了。現在一年我倆光工資收入就有5萬多元,生活甜得就像掉進蜜罐一樣?!?/p>
2017年,克州實現轉移就業11萬人次,其中依托勞務輸出、“短平快”項目實現農村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6447人。一批批貧困群眾放下鋤頭和馬鞭,穿上整齊的工裝,成為產業工人,每月有固定收入,從此告別貧困,過上新生活。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文化 幸福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