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古道已成遺址,茶葉又帶來“黃金”——百年苗疆茶谷的產業扶貧路
新華社長沙4月16日電 題:古道已成遺址,茶葉又帶來“黃金”——百年苗疆茶谷的產業扶貧路
新華社記者張玉潔
在湘西黃金茶發源地隘口村,至今還能看到明代湘西黃金茶交易遺址和古南方長城沿線專為茶邊貿開設的苗疆要塞等歷史古跡。站在青石殘墻前,可以感受到當時的交易盛況。
隘口位于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馬頸坳鎮,素有“百年苗疆茶谷”之稱。湘西是湖南貧困程度最深、扶貧任務最重的地區,吉首作為州府,到2013年還有貧困人口43153人。
地處深山的隘口村是典型的貧困村,在改革開放初期,全村有95%以上村民在貧困線下。
“那時太窮了,茶葉不暢銷,村里有一些老茶樹,但基本沒人打理。”隘口村村支書向天順告訴記者,盡管村里種茶歷史悠久,但苦于沒有品牌找不到銷路,老百姓種茶積極性不高,大多選擇外出務工,村子逐漸成了“空心村”。
為振興家鄉,2009年念過多年書的向天順辭去鄉政府公務員的工作,拿出全部積蓄,回到村里成立了吉首市第一家茶葉專業合作社,又發動當地茶農以茶園入股,全力發展茶產業。
能人帶動下,三年時間,隘口村依托130畝茶葉母本發展到4000多畝黃金茶。其中,可采茶園1800畝。老百姓逐漸看到了脫貧致富的希望。
2012年,吉首按照“興茶興市、富市富民”的發展思路,大力發展湘西黃金茶產業,推進“一人一畝茶園”脫貧計劃,即農戶開發一畝黃金茶,政府無償提供茶苗2500株,每畝開溝撩壕獎補800元、深翻獎補200元、稻田開發獎補500元連補兩年,肥料補助100元。
“村黨支部又注冊成立公司,同時整合相關涉農資金為原始股份,與合作社簽訂入股協議,每年按照所占股資總額的比例分紅,通過分紅保障茶農的基本利益?!毕蛱祉樥f,不斷壯大的村集體經濟使村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基本改善。
村黨支部每年還召集合作社專業技術人員對茶農進行技術指導,讓茶農全面掌握種植技術。多措并舉下,隘口村又發展了6000畝黃金茶。
市場銷路一下打開,全村大部分群眾通過種植茶葉擺脫貧困。
2013年底,隨著精準扶貧概念的提出。吉首市在選取產業扶貧樣本時借鑒隘口經驗,將茶葉作為精準扶貧第一產業來抓,從“穩增長、保品質、樹品牌、拓市場”出發,重點圍繞基地建設、產品加工、品牌打造、茶旅融合四大環節精準施策,陸續出臺茶葉獎補政策,并注冊“湘西黃金茶”品牌商標,又將隘口村和旁邊的貧困村玲瓏村合并為新“隘口村”。
在改革開放的第40個年頭,依托茶旅,隘口村擺脫貧困。在外務工的村民紛紛返鄉種茶。
去年下半年,原本已舉家搬到吉首市區的張天順,看到近年來村內基礎設施建設越來越好,游客、客商紛至沓來,決定回鄉創業。去年下半年,他把吉首的餐館交給妻子打理,自己回到村里鉆研茶餐,開了農家樂。如今,他已經研究出25道特色茶餐,游客到村里要去他的農家樂嘗嘗鮮。
4月14日,“湘西黃金茶”第四屆品茶節在隘口村舉行,張天順作為村里的代表,為來自全國各地200余名嘉賓準備了6道茶餐,用新采的明前茶烹制的茶餐受到好評。
“我打算留在村里,把對餐飲感興趣的年輕人聚在一起,教他們做茶餐,讓百年茶谷以后有流傳百年的茶餐?!睆執祉樥f。
吉首市扶貧辦主任劉筱華告訴記者,“這次品茶節是吉首茶旅融合發展的一個開端,我們打算用隘口作示范點,目前已在村里規劃了景觀臺、民宿還有茶餐、茶具、茶枕等產品讓游客身在茶園、住在茶園,在茶園品茶吃茶餐,打造茶旅融合的產業鏈。未來將在全市推廣,進而帶動鄉村振興。”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黃金 茶葉 扶貧 隘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