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統一戰線 統一戰線
民族鎮有個脫貧攻堅好“公約”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
民族鎮有個脫貧攻堅好“公約”
“自從我們的《脫貧公約》實施以來,貧困戶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這個公約,確實管用!”陜西省商洛市鎮安縣西口回族鎮青樹村黨支部書記馬會銀說。
在扶貧工作中,西口回族鎮積極發揮村級基層組織的自我管理作用,針對扶貧工作現狀制定出臺了《脫貧公約》,激發了貧困戶的主觀能動性。
《脫貧公約》的出臺,還得從西口回族鎮的貧困戶精準識別工作說起。
“我們發現,在貧困群眾中有一些不良現象。個別戶等、靠、要思想和攀比思想嚴重,個別戶好吃懶做、坐吃山空,個別戶甚至以貧困戶帽子為榮。這些人雖是少數,但是影響很不好。”西口回族鎮黨委書記楊俊說。
扶貧先扶志。“扶貧干部只是幫助和引導,如果貧困戶自己都沒有信心,都不主動,那扶貧的效果也就談不上了。”鑒于此,西口鎮黨委、政府萌發了發動群眾、運用村民自治的手段制定《脫貧公約》的想法。
《脫貧公約》的出臺很慎重,擬出草案后,先后經過貧困戶、非貧困戶和村黨支部、村委會幾番討論,最后才在會議上通過,上墻張貼。《脫貧公約》六條內容都是根據國家和地方關于扶貧攻堅的政策文件制定的,包括自力更生、接受扶貧指導、參加國家的政策培訓、發揚團隊精神、注重環境衛生、遵紀守法等內容。總體上,就是要求貧困戶要自信、自主、自強。
“《脫貧公約》也是一種簡單的契約,對貧困戶來說就是規定哪些做不得、哪些該做而且還要做好,同時也加大了社會監督的力度。”楊俊說。
制度的生命在于實施。如何讓《脫貧公約》從墻上“走”下來,在具體的扶貧工作中發揮作用,從而激發貧困戶的活力和動力?
西口鎮的做法是:通過扶貧例會,讓回漢各族群眾學習扶貧政策,對照公約自我評議并剖析落后現象,達到互相幫助、共同進步的目的。
據馬會銀介紹,西口鎮青樹村村民王學均一個人生活,家里的環境衛生很差,被子從來沒疊整齊過,門前的垃圾也很多。貧困戶狄方余剛開始也做得不好,后來經過教育學習,現在好多了。于是,村干部就把王學均帶到狄方余家里學習取經,這對王學均觸動很大。這之后,王學均經常打掃衛生,現在他家也干凈清潔了。
貧困戶吳遠鋒沉迷于打牌賭博,不務正業,起初對村干部的教育很抵觸,甚至冷言冷語。村干部根據《脫貧公約》,擬定了三條措施:凡有群眾看到他賭博,就可以拍下照片并向村干部報告;若屢教不改,要在他家召開現場會;今后的扶貧幫扶舉措和資金,對他要“慎重考慮”。
一段時間之后,吳遠鋒再也不賭博了。“每個人都不是生來就好吃懶做的,只是我已經懶散慣了。接二連三地被鄉親們舉報、被村干部教育,感覺自己也很沒有臉面。我不能再這樣下去了!”吳遠鋒說,“剛開始,我心里確實不舒服。后來想到,大家都是為我好。”
批評歸批評,幫助也很及時。吳遠鋒有意愿發展養殖業,村里便給他籌集了5000元的周轉金。現在,吳遠鋒干勁很大。
據了解,在公約的監督和激勵下,西口鎮的不少貧困戶從被幫扶者轉變為幫扶者,成為產業致富帶頭人。石景村回族村民馬勝富,辦起了養牛場,組織發動周邊回漢族群眾養牛致富。
“《脫貧公約》對鎮、村干部也是一種洗禮。以前,一些干部干工作蜻蜓點水,現在精益求精、沉得下去,群眾看在眼里,喜在心上。”楊俊說,以前西口鎮是信訪大鎮,逢趕集日,鎮黨委書記、鎮長的辦公室里總是擠滿了信訪群眾,現在人少多了,鄉風民風得到明顯好轉。
據悉,西口回族鎮10個村目前都出臺了富有自己特色的《脫貧公約》。《脫貧公約》成為促進當地干部和群眾共同打好脫貧攻堅戰的催化劑。
辛恒衛 馬釗 瑚成城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貧困戶 脫貧公約 扶貧 公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