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建議 建議
為人工智能“成長”營造良好環境
任何一項技術的發展和應用,都是從“不完善”開始的,人工智能技術也是如此。對創新探索的鼓勵和容錯機制的存在,無疑是對這種“不完善”的應有姿態。此次雙周協商座談會上,對這項“面向未來并可能深刻影響人類社會”的技術,多位委員表達了這樣的想法:為人工智能發展營造良好的經濟、政策環境。
最迫切發出這種聲音的,正是人工智能技術發展和應用的重要力量———企業。
網絡圖
來自人工智能發展前列的企業,李彥宏委員和劉強東委員不約而同地提到了軟環境問題。
“鼓勵企業開放人工智能平臺,快速實現‘智能+’大發展。”李彥宏說,人工智能平臺能將分散在各個角落的數據匯聚起來,轉化為行業發展所需要的知識、解決方案,從而加速各行業的智能化,這就需要“國家出臺進一步的項目、資金、稅收等政策措施,鼓勵更多企業建設和開放一大批人工智能平臺,促進實體經濟轉型發展。”
劉強東則從更具體的應用層面,提出對經濟、政策環境的建議。
在他看來,人工智能應用場景豐富,市場潛力巨大,在“三農”領域也大有可為,基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智慧農業,可實現精準種植、精準營銷;發展無人機等智能機器人,可推動無人技術在農業植保、灌溉、監測以及運輸等方面的應用……但這些都需要政府在準入、試點、推廣方面的支持。
不只是企業,來自研發一線的科研工作者也有著對于良好經濟、政策環境的強烈期待。來自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智能處理器中心的陳云霽認為,應充分利用股市等金融手段,籌措社會資金來突破智能芯片核心技術。
“目前證監會公布了獨角獸上市規則是支持‘擁有自主研發、國際領先技術,同行業競爭中處于相對優勢地位’企業的具體體現,但細則尚不明確。”陳云霽的具體建議是,強化和明確獨角獸上市規則中對智能、尤其是智能芯片企業的政策支持。
任何“成長”都要付出成本和代價,但只有跌倒了再爬起來的站立,才更加穩固結實。為人工智能“成長”營造一個寬容的環境,在與會委員、專家眼里,正是“不因細節丟失全局”的應有之舉。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成長 營造 企業 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