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就業還是創業?820萬高校畢業生的“選擇題”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4月24日電(冷昊陽)又逢一年畢業季,每年的這個時間,高校畢業生的去向都會引發社會關注。今年,又將有820多萬高校畢業生走出校門,他們在創業和就業之間會如何選擇?同時,對于近年來社會上“就業是創業前的必修課”這一觀點,又該如何看待?
選擇創業還是就業?
“我有創業的想法,但感覺時機不太成熟,還是先找一份工作,熟悉一下社會環境再看吧。”北京師范大學一名大四學生告訴中新網記者。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有類似想法的學生不在少數。根據中國人民大學發布的《2017年中國大學生創業報告》,中國大學生的創業意愿持續高漲,近9成大學生考慮過創業,其中26%的大學生有強烈或較強的創業意愿。
2017年9月,在教育部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介紹,中國大學畢業生創業率已達到3%,超過發達國家1.6%的水平近一倍。
張源2011年考入四川大學,在校期間,他曾多次參加大學生創新創業比賽并斬獲獎項。在不少同學眼中,張源一直都和創業聯系在一起。
2015年,大學畢業后的張源并沒有選擇創業,在他看來,社會資源的缺乏、對市場的把控能力欠缺仍是他創業路上的“絆腳石”。于是,他加入了一家咨詢公司,準備鍛煉自己,并想借機看看自己的創業項目是否有市場需求。
2017年6月,在咨詢行業歷練兩年的張源走上了創業的道路。憑借自己精心準備的項目,他不但順利拿到了投資,還得到了天津市的落戶資格和企業免稅優惠。
如今,創業即將滿一年的張源組建了5人的團隊,并在市場中分得了自己的一杯羹。張源說,創業后的感覺還是很不一樣,“經過自己的努力,看到自己的項目可以逐漸成長起來,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
“但我也常有一種騎虎難下的感覺。”張源告訴中新網記者,創業后工作強度突然加大,壓力大了很多,根本無暇兼顧自己的生活。“為了自己的創業夢,為了團隊里每個成員的努力,我都不能有一絲懈怠。”
就業是創業前的“必修課”?
雖然畢業生的創業熱情高漲,但創業的成功率并不高。近年來,社會上有聲音稱,對于初出校門的高校畢業生來講,就業是創業前的“必修課”。這種觀點應如何看待?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在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稱,畢業生選擇創業,理性很重要。在他看來,不少畢業生選擇創業存在沖動,在缺乏相應的社會資源、沒有足夠的創業能力的前提下就選擇創業,這樣的風險會比較高。
但他同時也認為,“必修課”的說法并不準確。“創業之前不一定要找穩定的工作。有的學生在學校就很關注社會環境,也參加了不少社會活動。對于這種能力和資源都具備的同學,創業是一個好的選擇。”儲朝暉說。
天津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張寶義則告訴中新網記者,大學生在走出校園后,進入社會時間短,對市場的了解也不夠清晰,最好先通過就業觀察市場、聚集資源,從而為創業積累經驗和能力。
同時,他還稱,創業意愿比較強的同學最好選擇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城市進行創業,因為這類城市的創業環境相對成熟,創業者有好的項目,其他的市場推廣、風險投資的機會都比較多。
職業生涯規劃很重要
“無論是就業還是創業,都是實現人生價值的舞臺。對于畢業生來講,最關鍵的還是做好職業生涯規劃。”電子科技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學生科科長黃飛凱對中新網記者談到。
此外,他還說,就業和創業側重不同,對學生能力的要求也有差異,沒有絕對化的優劣,真正重要的是選擇自己更適合的那一個。希望同學們不要跟風,要對自身情況和市場環境仔細思考。
北京一家公司招聘工作負責人告訴中新網記者,她接觸到的很多應屆生求職者都缺乏清晰的職業生涯規劃。“不少學生并不知道自己將來想要做什么,也對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缺乏了解,這樣的求職者自然會缺乏競爭力。”該負責人說。
對此,儲朝暉建議,畢業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首先要把握好大的方向,其一就是要清楚自己的志向、優勢和潛能。其二則是要找到社會的需求,清楚自己的優勢是否和社會的需求相適應。
儲朝暉建議,畢業生要把這兩點結合起來。先把大的發展方向定下來,再結合其他因素綜合考慮。(應受訪者要求,文中部分人物為化名)
編輯:曾珂
關鍵詞:820萬高校畢業生的“選擇題” 就業還是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