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數字福建:追夢“四化”十八年
從新世紀到新時代,“數字福建”建設春潮澎湃。
2000年10月,時任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同志作出建設數字福建的部署,并提出數字化、網絡化、可視化和智能化的目標愿景,由此拉開了福建大規模推進信息化建設的大幕。十八年來,數字福建建設先行先試、開拓創新,為數字中國積累了豐富鮮活的經驗,成為“數字中國”建設的思想源頭和實踐起點。
這是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主論壇現場(4月22日攝)。新華社記者 宋為偉 攝
4月22日至24日,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在福州舉行。走進會展的8號館數字福建館,八閩大地數字化建設的精彩畫卷撲面而來,這里集中展示著福建在電子政務和數字經濟等方面的建設成就。人們真切地體驗到,十八年前的愿景正在變成身邊的現實:數字化、網絡化、可視化、智能化的場景觸手可及,它們正在推動著八閩大地的發展,改變著人們的生活。
如今,“數字福建”已成為我國區域信息化科學發展的樣板工程,從多個領域為“數字中國”建設提供著寶貴的經驗。
數字化:管理創新添活力
能否探索科學有效的先行辦法,激發創新創造活力,是信息化建設的關鍵。十八年來,福建注重發揮自身優勢,積極開展信息化領域的管理創新,大膽先行先試,推動數字化建設取得長足發展。
峰會期間,“數字城管”作為福建數字化發展的優秀實踐成果之一,在8號數字福建展廳進行演示。
“福州市數字城管系統2013年在鼓樓區、臺江區試運行,目前已覆蓋各縣(市)區283平方公里建成區。”福州市“智慧福州”管理服務中心系統應用處副處長林日慶介紹,數字城管運用網格理念和現代信息技術,集成GIS技術、無線傳輸、視頻監控、GPS定位、物聯網等先進信息技術,再造城市管理流程,從而對城市管理實現精確、敏捷、高效、全時段、全方位覆蓋。
井蓋壞了、行道樹倒了……遇到城市管理出現的問題,以前多數是依靠市民投訴。如今,有了“數字城管”這個“千里眼”和“順風耳”,這種情況發生了根本改變。“與傳統城市管理模式相比,數字城管覆蓋面更廣,巡查內容更多,分類更精細,做到第一時間發現問題、第一時間解決問題,極大提高了問題發現能力和案件處置的效率,實現了城市管理由被動向主動、靜態向動態、滯后向實時的轉變。”林日慶說,福州市數字城管系統自2013年運行以來,截至2018年3月,共受理有效案件337.1萬件,結案率為99.37%,按期結案率為92.99%。
像“數字城管”這樣基于信息化技術的管理創新,在八閩大地上隨處可見。如今,福建已在全國率先建成全省政務網和省電子政務外網,形成覆蓋省市縣鄉四級網絡體系;全國唯一的覆蓋全省的無線政務專網也已在交警執法、消防檢查等領域取得了顯著成效;全省基本實現窄帶物聯網全覆蓋,發展物聯網終端用戶800萬戶。
網絡化:資源整合促共享
充分整合信息資源,使數據通過網絡化覆蓋到全社會,是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環節。十八年來,福建加強信息資源整合共享和開放,整合各部門各地區數據資源,形成網絡化的政務數據環境,初步建成覆蓋國民經濟和社會生活的信息化公共服務體系。
福建應急通信與指揮體系就是網絡化建設的“排頭兵”。“‘十二五’期間,針對應急信息化存在的通信指揮不暢、信息資源分散、平戰結合不充分等問題,福建開展了應急通信與指揮體系建設。”福建省應急辦相關負責人說,近年來,福建利用電信、互聯網、物聯網、衛星等新技術,建成窄帶數字集群、1.4G寬帶集群專網、衛星移動指揮車網絡、北斗及衛星應用網絡、北斗預警應急網絡、短波臺網六大應急通信網絡,天空地立體應急通信指揮體系基本形成。福建也因此成為國家應急通信保障能力建設示范試點省份。
這位相關負責人說,目前,福建還建成覆蓋全省的圖像視頻監控網絡,利用融合通信系統,統一接入公安、水利、國土資源、海洋漁業、交通、安監、氣象、消防等部門建設管理的近23.9萬個攝像頭,實現資源整合、共享利用。
隨著網絡化建設穩步推進,福建各地紛紛整合信息資源,政務應用模式創新層出不窮:龍巖市探索大平臺、全要素、多功能、低成本的建設服務模式,建成全市統一的公共服務網,成為全市所有部門和縣區以及鄉鎮統一的工作平臺;莆田市建設社區綜合應用服務網絡,實現“前臺一口受理、后臺分工協同”的業務模式,方便居民辦事,減輕基層負擔;寧德市大力推廣“海云工程”網絡,實現了“小病不出村,大病及時轉治”,獲得原國家衛計委的肯定。
可視化:互聯網+新業績
信息化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和引擎。福建各地各部門結合“數字福建”領域的技術應用,立足自身實際,把可視化等信息技術與各項工作連接起來,打造互聯網+新業績。
在數字福建展廳,參展的富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黨建互聯網平臺一直在工作。隨著平臺攝像頭的鏡頭,展廳里的情景即時傳送到身處各地的黨員面前。“從遠方看到數字中國峰會現場令人震撼的畫面,我真的對國家的信息化建設成就感到由衷贊嘆!”遠在成都工作的公司黨員小陶這樣在平臺上留言道。
“我們公司黨支部現有黨員40多人,分布在福州、北京、上海、成都、廈門等地。”富春公司黨支部書記陳蘋告訴記者,為了促進新形勢下的企業黨建,讓公司黨員面對面開展學習交流,近年來,公司黨支部搭建了富春黨建工作互聯網平臺,依托新媒體資源,聯合創辦“網上學堂”,聘任“網絡班主任”,通過可視化手段,打造“雙網互動”學習新模式,實現了黨建工作、社會效益、經濟效益、人才效益多豐收。公司也因此榮獲“全國青年文明號”等稱號。
隨著可視化等數字建設的步伐,福建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水平邁向全國前列。2017年,4G信號覆蓋全省市縣城區及大多數鄉鎮,全省城市光端口占比達到99.6%,所有設區市和平潭綜合實驗區均已達到光網城市標準,省內互聯網性能躍居全國第六位。
智能化:服務民生新途徑
信息化建設的最終目的,是要通過智能化手段,讓人民群眾充分享受數字化帶來的獲得感、幸福感。十八年來,福建始終以信息利民、信息惠民為目標,不斷探索拓展信息化服務民生的新途徑,建成了一批基層群眾“用得起、懂得用、愛使用”的生產生活智能化平臺。
在數字福建展廳,“智慧武夷”展臺前的“游人”絡繹不絕。“如今,在武夷山市,依靠大數據支撐,全域內15個主要景區實現了智慧旅游,讓游玩更舒心。”福建省旅游信息中心副主任陳三元向大家介紹說,目前武夷山境內共安裝30余臺自助設備,線上購票的游客只需刷身份證,不到三秒就可取票。游客還可打開“武夷山旅游”APP的AR模式,將手機對準景點或地圖,邊游玩邊獲取相關視頻資料和語音講解。目前,武夷山智慧景區平臺實現年交易額3億元,年服務游客1000萬人次。
除了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購、娛等公眾服務智能化平臺外,武夷山市“全域智慧旅游通”項目還運用智能計算,分析匯總游客數據、景區情況,通過旅游大數據來調節景區承載量,維護“雙世遺”的生態環境。
隨著社會公共領域的智能化發展,福建不斷涌現出各具特色的基層信息化運作模式:城鄉優質教育資源共享網絡加快形成;物流園普遍接入物流云平臺,實現與工商企業信息系統連接;基本實現各景區、旅游目的地聯網;所有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機構均已開通網上金融服務。
“習近平總書記在剛剛召開的全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強調指出,要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制造業、農業、服務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我們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精神,把‘數字福建’的經驗總結好、推廣好,積極打造‘數字中國’建設樣板區,為建設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建注入強大動力。”“數字福建”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專職副主任陳榮輝這樣表示。(記者 高建進 李晉榮 馬躍華 劉成志)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福建 建設 數字